◎ 黄秋慧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帮助。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成为当前社会中较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工作。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之所以难以对问题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较为枯燥和乏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搜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开展中,应该要对问题的设计给予较高的重视和关注,增强问题的牵引力,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时,应该要积极地进行换位思考,将自身放置在学生角度,看自身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一旦教师在换位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没有较高的吸引力,就要及时对问题进行再设计,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促进问题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要避免自身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够过于困难,使得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无法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产生畏惧情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争取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如在针对《窃读记》这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下述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读完这一篇文章以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对老师讲一讲呀?”该问题相对来说并没有什么较高的难度,每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这就使得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该问题的提出,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为深入,对于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起到一个十分显著的帮助。教师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以后,可以对文章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最后,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对该篇文章进行阅读,你们将阅读完之后的感受与第一次阅读的感受进行对比,将其中的差异告诉老师好不好?”这样通过前后问题的呼应,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该要贯彻整个阅读课堂教学,而不是只在某一个教学阶段发挥作用,并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要具有深刻的意义,不能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要真正发挥出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例如,在针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述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在长大以后会感觉自己儿时是幸福的?作者儿时是什么感觉?”这种问题相对来说学生没有办法经过阅读以后直接给予教师答案,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结合自身的认知,才能够进行回答,这就在潜意识中对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并且,该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也存在着多个方面的答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之后的个人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指向力简而言之就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直接对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分清学习中的主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了解,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这也是问题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于文章中的主旨难以做到及时的理解和掌握,这就对学生的整体阅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则能够十分有效的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的指向力,帮助学生及时快速地体现文章中的主旨,便于学生整体阅读的开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针对《开国大典》这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述问题:“文章中曾提到群众在早上六点就开始准备入场,但是实际的仪式却在下午三点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之后叫学生分组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巡视,并在巡视的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群众队伍入场时间”这一角度出发,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思索。利用这种具有较高指向力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比如,在针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你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什么感想?想不想要重建圆明园?为什么?”通过这种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以后,结合自身的感想进行回答。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以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