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 晶,眭湘宜,吴冠宇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受限、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主要发病机制主要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死亡率高[1]。慢性心力衰竭多属中医“喘证”、“水肿”、“心悸”、“怔忡”等范畴,而其中心肾阳虚证占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60%以上[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体征为活动相关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少尿、双下肢水肿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8.80±6.40)岁;病程2~4.5年,平均(3.2±1.2)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8~80岁,平均(70.80±6.60)岁;病程1.5~5年,平均(3.3±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院后结合病史、症状、辅助检查、舌苔脉象等,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
排除标准:心功能Ⅳ级及不稳定性CHF,合并其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
两组均根据病情和心功能分级,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酌情联用心衰“金三角”。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每日2次;倍他乐克47.5mg、日1次;盐酸贝那普利5mg、每日1次;螺内酯20mg、每日1次。
观察组加用真武汤治疗。药用茯苓9g,白芍9g,生姜9g,白术12g,附子10g(先煎),丹参15g,黄芪12g。加300mL清水温火煎,每天早晚各服1次,日1剂,共治疗6周。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T-proBNP值变化、心功能改善等,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制定。显效:心衰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NT-proBNP值下降大于等于30%。有效:心衰症状有所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NT-proBNP值下降大于等于30%。无效:心衰症状、心功能情况无改善或恶化。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呕吐1例,发生率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症状复杂,预后不良。现今西医对于CHF的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心肌重构进展,进而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目前西药一线治疗方案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利尿剂等,但部分患者单纯服用西药效果欠佳,研究表明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率高达35%,且利尿剂抵挡患者近期、远期死亡率均明显升高[4]。
中医认为慢性心衰为心阳气虚寒、水湿运化障碍所致,而又以心肾阳虚为主要发病类型[5]。故本用真武汤温阳利水。真武汤来源于《伤寒论》,《注解伤寒论》认为:“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湿淫所胜,佐以酸平,附子、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现代研究发现,真武汤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降低脑钠肽浓度、抑制细胞凋亡、降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等作用,从而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
综上所述,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NYHA心功能分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