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勤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2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血管炎,主要以小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或伴有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发生率为50%-75%。临床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主要用西咪替丁,症状严重时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减轻腹痛,但有一定副作用,故有局限性[1-2]。本研究用中药内外合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2~12岁,平均(7.06±2.26)岁;病程4~10天,平均(7.06±2.11)天。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3~11岁,平均(7.08±2.21)岁;病程5~10天,平均(7.08±2.0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3]中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2~12岁。③首次发病。④签定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肾肝功能不健全;②合并严重皮肤病、感染性疾病;③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④合并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⑤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⑥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30)10~20mg/kg,溶于1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天。
研究组:①中药热奄包:泽兰600g,姜黄600g,大黄300g,没药600g,乳香600g。研末,取蜂蜜20g加入40g粉末中,加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搅拌均匀,调制成糊状,摊在薄膜上,用微波炉加热至40~45℃,确定贴药部位,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4~6h,连续3天。②疏风活血化瘀方:防风3g,牛蒡子6g,丹参3g,赤芍6g,水牛角3g,紫草6g,茜草3g,蒲黄3g,延胡索6g,甘草6g,白芍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连续用药7天。
皮疹、呕吐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4],评分为0~10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轻。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头痛发生率。
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 皮疹时间 呕吐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30 5.06±1.05 4.16±0.31 15.05±2.62对照组 30 8.95±1.34 6.46±0.99 22.46±4.17 t 12.5157 12.1434 8.2413 P 0.0000 0.0000 0.0000
两组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30 5.26±0.61 1.25±0.19 34.3770 0.0000对照组 30 5.28±0.59 2.61±0.21 23.3517 0.0000 t 0.1291 26.3034 - -P 0.8977 0.0000 -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恶心呕吐1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头晕头痛3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052,P=0.0114)。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主要是以IgA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为主,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腹型过敏性紫癜发生率为50%~75%,表现为腹痛、呕吐,误诊率高,偶可发生肠穿孔、肠梗阻。
腹型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肠风”范畴。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血热妄行,久之耗气伤阴,气阴两虚,脾胃受损,气滞血瘀,腑气不通,外邪聚集在中焦,气机升降失常[5]。中药热奄包可通过热蒸汽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起到行气消痞、消肿定痛、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等作用,以使水肿、疼痛消退。疏风活血化瘀方中水牛角清热凉血,紫草清热解毒,丹参、赤芍、茜草凉血活血化瘀,防风祛风胜湿,牛蒡子疏风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疏风清热、活血化瘀之功。
中药热奄包联合疏风活血化瘀方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可减轻腹痛、恶心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