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涛,徐巧红,马应忠
(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
小儿厌食是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或厌恶进食的病症[1]。我院儿科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共258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符合《中医儿科学》中小儿厌食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138例和观察组120例。治疗组男59例,女79例;年龄3~8岁,平均4岁;病程7~10天。对照组男50例,女70例;年龄2~7岁,平均3.5岁;病程10~15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为长期食欲减退或纳食不香、食量减少,或伴面色少华、夜睡不宁、腹部胀满、大便不畅。
取夹脊穴(位于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督脉长强穴至大椎穴,从长强穴开始。操作前让患儿俯卧于干净、舒适的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手法应稳健、熟练。用双手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推动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每天捏1次,7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对照组用复合维生素B、多酶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各1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好转: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食欲无改善,食量无增加,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捏脊疗法是以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捏合脊背,振奋全身的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目的。捏脊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捏脊的时段、温度、手法、年龄等因素,操作应注意:①捏脊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min为宜。②室内温度要适中,操作前严格六步洗手法,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保持温暖,床单一人一用一换,或使用一次性床单。③患儿俯卧床在上时四肢应放平,露出整个背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并要用滑石粉或爽身粉等为介质,避免造成皮肤损伤。④操作前应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并让家长配合,仔细观察患儿皮肤,看皮肤有无红肿、溃烂等。⑤操作时要根据小儿年龄适度用力,开始做时手法宜轻柔、敏捷,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要捏捻,不可拧转,推进时要成一条直线向前,不可歪斜,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⑥捏脊疗法适于半岁至7岁左右儿童,年龄过小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