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荣
(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重庆 402760)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骶髂骨关节及脊柱附着点存在炎症[1]。虽然AS的病因还没有明确,但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为基础,环境因素影响诱发[2]。临床治疗原则是控制疾病的发展,即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可选择物理疗法、药物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3]。本研究用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AS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00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46.57±5.04)岁;病程1~9年,平均(4.25±1.06)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47.06±5.11)岁;病程2~10年,平均(5.16±1.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AS与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晚期重症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
对照组:用SASP。第1周1次0.5g,日2次;第2周增加到1次1g,日2次,持续服用3个月。已经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继续服用到症状缓解。未服用过优先应用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在症状好转后减少用量。
观察组:行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①华佗夹脊盘龙刺: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对针刺部位皮肤做消毒处理,应用华佗夹脊盘龙刺法,自T1~L5选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交替方法针刺,直刺0.5~1寸,施以捻转补法,留针30min,5min行针1次,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6个疗程[4]。②督灸取穴:督脉大椎到长强,将独活、桑枝、桂枝、知母等药物研制成粉末,用陈醋与蜂蜜调和成为糊状。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督脉穴上常规做消毒处理。将药粉100g均匀铺在督脉大椎至长强上,再将姜泥500g铺在药粉上,再将艾绒平铺在姜泥上,点火施灸。中途加艾绒3~4次,维持温热,1次施灸时间1.5h。灸后保暖忌受凉,1周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
症状改善时间。对两组各项症状的改善时间进行统计。
复发情况。对两组不同阶段复发率进行统计。
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痊愈:受累部位症状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半年内未出现复发。显效:受累部位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脊柱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半年内未出现复发。有效:各项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效: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 关节僵硬 疼痛 乏力 低热 轻度贫血观察组 50 3.25±1.02 2.15±0.26 3.14±0.25 1.24±0.25 3.68±1.04对照组 50 6.84±1.25 4.95±0.24 7.01±0.36 4.26±0.34 7.05±1.04 t 7.685 7.354 7.548 7.695 7.549 P 0.041 0.043 0.041 0.041 0.043
两组不同时段复发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段复发率比较 例(%)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受遗传因素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且遗传因素作用较为显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多不会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消瘦、厌食等表现,但并不具有典型特征。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疼痛程度会逐渐明显,且关节会出现僵硬情况,后期会导致其活动范围受限。关节外的表现,患者可受到强直性脊柱炎原发病的影响,诱发耳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期间,首要原则是对炎症及相关症状的发展加以控制,使患者能够尽量维持正常的行走姿势,避免发生畸形。除此之外,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均能够达到一定疗效。但以往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常规药物虽然能够缓解疼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但并不能够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且容易反复发作[5]。研究显示,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方案的近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关节僵硬、疼痛、乏力、低热、轻度贫血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与18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主要原因为督灸适用于缓解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等关节疼痛及软组织扭挫伤等所致的疼痛,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较为确切。
综上所述,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更好,且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