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广东 广州 510380)
颈型颈椎病是早期颈椎病,表现有头部、颈部、肩部与臂部疼痛及相应压痛点,通常无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病变,但会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轻微骨质增生与椎体间不稳定等症状[1]。葛根汤有解表发汗、升津舒筋之效,主治项背强、痉病等[2]。本研究用针刺结合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12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5岁,平均(45.21±8.40)岁;病程1~5年,平均(3.07±1.5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6~64岁,平均(45.41±7.43)岁;病程1~5年,平均(3.11±1.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3]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参照《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4]中寒湿痹阻证。主症为头痛、颈僵、转侧不利,次症为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向或不连续,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颈椎挫裂伤,心源性心脏病与颈椎间盘大面积脱出等。
两组均用传统针刺疗法。主穴取病变节段相应夹脊穴,夹脊穴定位为棘突双侧中线0.4~1寸范围内,寻找压痛点。配穴循经络远端取穴,沿阳明经放射加患侧合谷、曲池,沿太阳经放射加对侧申脉、患侧后溪,沿少阳经放射加对侧足临泣与患侧外关。患者取俯卧位,低头充分露出颈项部,局部碘伏消毒,用0.3mm×25mm针灸针,垂直于局部表皮进针夹脊穴,进至0.5~0.8寸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D电针仪(广州康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选30Hz连续波,留针30min。
观察组加用葛根汤加味。葛根24g,生地黄15g,麻黄、桂枝、白芍各9g,生姜、甘草、大枣、羌活各6g。痛甚加延胡索、威灵仙各10g,恶寒加防风、荆芥各10g。水煎至200mL,1日1剂,分早晚服用。
两组均治疗2周。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0~10分表示无痛到剧痛[5]。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椎功能,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6]。
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3]评价疗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与颈椎生理曲度未见改善。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见表2。
表2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 (分,±s)
ND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60 6.80±1.23 2.80±0.94 20.015 0.000 46.54±3.02 22.14±2.74 46.350 0.000观察组 60 6.81±1.20 1.16±0.71 31.388 0.000 46.70±2.98 15.65±2.81 58.720 0.000 t 0.045 10.784 0.292 12.809 P 0.964 0.000 0.771 0.000组别 例 VAS评分
针刺疗法优点包括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经济安全等,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也较好。葛根汤方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生地黄清热凉血,麻黄发汗散寒,桂枝发表解肌,白芍补血止痛,生姜散寒解表,甘草缓急定痛,大枣补中益气,羌活胜湿止痛。诸药配伍,可达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之效[7]。另加延胡索活血止痛,威灵仙通络止痛,防风祛风除湿,荆芥发表散风。药理研究证实,葛根能解除肌肉痉挛,生地黄能提高免疫功能,麻黄能增加汗腺分泌,桂枝能解热、镇痛,白芍能解痉、镇痛,生姜能解热、镇痛,甘草能调节机体免疫、抗脑缺血,大枣能增强肌力、抗疲劳,羌活能解热、镇痛、抗炎,延胡索、威灵仙镇痛,荆芥、防风解热降温[8]。
针刺结合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