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淑仪,王文辉,叶雪英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分院门诊三楼妇科诊室1,广东 东莞 523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颇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尤以性成熟期的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局部压迫、阴道出血、疼痛、不孕等。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基本病机是风寒湿等外邪侵犯,内伤情志、肝郁气滞、肝肾不足等导致气机不畅,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日久形成子宫肌瘤,尤以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较为常见[1-2]。本研究用温经汤结合督脉逐经灸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76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年龄30~46岁,平均(38.6±2.7)岁;病程1~3年,平均(2.0±0.5)年;多发性肌瘤24例,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4例,壁间肌瘤4例。对照组年龄30~45岁,平均(38.5±2.8)岁;病程1~3年,平均(1.9±0.4)年;多发性肌瘤23例,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5例,壁间肌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30~50岁;②符合《中医妇科学》及《妇产科学》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的诊断标准;③具有月经不规则、头晕耳鸣、白带增多、腰酸腹痛等临床表现;④肌瘤直径不足3cm。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肌瘤直径大于等于3cm;③半年内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④子宫内膜及宫颈恶性病变。
观察组用温经汤结合督脉逐经灸治疗。温经汤药用吴茱萸15g,桂枝10g,熟附子15g,砂仁10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党参15g,丹皮10g,麦冬10g,甘草6g,生姜6片。肾阳虚甚加鹿角胶10g,肉桂8g;瘀血重加三七8g,益母草20g,桃仁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经期停服。督脉逐经灸用本院自制逐经灸自动艾灸机(型号C-1,发明专利号201410198300.5,新型实用专利号ZL2014 20240853.8),应用特制空心艾条,沿着督脉走向,从长强穴至大椎穴逐经而灸。距离为艾棒子直径(15mm),可根据患者身长调整,每次灸3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传统艾灸盒灸督脉。按说明使用,对准督脉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每穴1灸,每次3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并用桂枝茯苓胶囊(国药准字Z10950005,江苏康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粒,每天3次,口服,经期停服。
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检测。包括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拟定。治愈:症状消失,B超检查提示肌瘤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提示肌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症状明显缓解,B超检查肌瘤缩小1/3~ 2/3。无效:症状无改善,肌瘤体积无缩小或继续增大。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 (±s)
) LH(U/L) E2(pmol/L)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4.27±4.10 17.65±4.34 12.72±3.18 247.94±45.16 126.67±35.67 16.76±4.78 17.62±4.29 14.33±3.64 245.68±46.75 168.74±42.18组别 例 FSH(U/L治疗前观察组 38 19.24±5.14对照组 38 19.19±5.23 t - 0.042 2.437 0.020 2.053 0.214 4.695 P - 0.967 0.017 0.984 0.044 0.831 0.000
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瘕”范畴。外感寒邪,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机郁滞,久而出现血瘀结块[3-4]。
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病机以阴乘阳位为核心,故治疗时当用温阳之法拨阴扶阳。温经汤加减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附子温肾助阳,砂仁辛温宣散阴邪,又能纳气归肾;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活血散瘀,又清血分虚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党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且助温经散寒;麦冬养阴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5-6]。同时,外用督脉逐经灸,沿着督脉走向,从长强穴至大椎穴逐经而灸,温补督脉阳气,起到调补肝肾阳气,驱寒化瘀之功效[7]。温经汤结合督脉逐经灸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能够改善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调节性激素指标,具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