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佛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小儿肺炎(IP)为婴幼儿高发疾病,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或吸入过敏物、油类等物质所致的肺部炎症[1],多表现为咳嗽、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常规治疗多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增加病菌耐药性[2],并损害抵抗能力。我院用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96例,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个月~5.2岁,平均(2.42±1.63)岁;病程3.5~26.7天,平均(11.05±6.58)天。研究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个月~5.6岁,平均(2.34±1.25)岁;病程3.2~25.8天,平均(12.14±6.49)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行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明显阴影;并经实验室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阳性,确诊为IP。排除抗菌药物过敏或伴有先天疾病。
均行止咳、退烧等对症治疗及营养、吸氧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照组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浙江万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31)加入0.9%NaCl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500mL中,制成1.0~2.0mg/mL浓度阿奇霉素混合液,静脉滴注,1日1次,滴注时间大于等于60min。共用药5天。
研究组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加减。甘草、大枣各3g,鱼腥草5g,陈皮、炙麻黄、葶苈子各6g,杏仁、金银花、苏子各8g,茯苓12g,石膏35g。高热加连翘8g,剧烈咳嗽、喘息加桑白皮8g,气虚加党参6g,舌红少苔加芦根8g,舌红苔黄加瓜蒌20g、浙贝母6g。日1剂,水熬,去渣取汁,分2次口服。1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显效:高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实验室检查呈阴性,白细胞计数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湿啰音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症状及肺部湿啰音未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仍呈阳性,白细胞计数指标未明显降低。
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IP早期部分患儿将出现高热,严重时体温将高达40℃[3],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将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以气促、咳嗽、肺啰音为典型症状。
IP属中医“喘咳”范畴。多由痰热阻肺、风邪侵袭所致。治疗以化痰宣肺治本,清热止咳指标为原则[4]。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方中石膏清热,杏仁止咳平喘,茯苓健脾宁心、渗湿利水,甘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葶苈子泻肺平喘。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中富含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良好抗变态反应、抗炎功效,有助于促进免疫能力恢复[5],生石膏可提高血清中Ca2+浓度,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以镇痉、解热等。
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IP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