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梅,孙艳玲,王银娜,韦要杰,刘晓菲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与环境、年龄、吸烟等因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具有直接联系,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负荷,促使右心室扩大,引发心功能衰竭[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68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7~79岁,平均(68.62±5.73)岁;病程2~11年,平均(6.58±1.42)年;心功能(NYHA)为Ⅲ级20例,Ⅳ级14例。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56~79岁,平均(68.58±5.77)岁;病程2~11年,平均(6.61±1.40)年;心功能(NYHA)为Ⅲ级21例,Ⅳ级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2]的相关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2014版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3]的相关标准;②经血气分析、超声诊断、肺功能检测、心衰标志物检测证实。
排除标准:①急性肺功能不全;②肺部与支气管急性感染未得到控制;③对所用药物过敏。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平喘、祛痰、降低肺动脉压、强心利尿、维持内环境稳定、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血管扩张剂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03)20mg,利尿剂使用螺内酯(吉林恒星科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086)20mg,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10)18µg,均日1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炒白术各9g,炙甘草、桂枝、白芍各6g,黄芪60g,当归尾12g,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各3g。水煎,去渣留汁,1次服100mL,日2次,连续治疗4周。
肺功能指标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心功能及心衰标志物NT-pro-BNP水平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VEDD、LVEF、CO、C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血气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大于2级。有效:各临床症状缓解,NYHA分级提高1~2级。无效:各临床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NYHA未见提高。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FEV1(L) FVC(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1.21±0.07 1.60±0.10* 2.69±0.81 2.96±0.63*观察组 34 1.20±0.06 2.09±0.09* 2.70±0.73 3.35±0.82*t 0.633 21.237 0.054 2.199 P 0.529 0.000 0.958 0.03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与NT-pro-BNP比较见表2、续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与NT-pro-BNP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与NT-pro-BNP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LVEDD(mm) LVEF(%) NT-pro-BNP(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64.22±5.13 59.74±4.26* 36.74±3.58 42.66±4.71* 4951.72±82.46 3929.45±89.69*观察组 34 63.87±5.13 52.16±4.46* 37.13±3.62 49.57±5.64* 4953.25±91.27 3281.04±110.55*t 0.283 7.166 0.447 5.483 0.073 26.559 P 0.778 0.000 0.661 0.000 0.942 0.000
续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Pa02(mmHg) PaC02(mmHg) 血pH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49.32±2.6166.25±2.64*35.61±4.25 31.41±3.53*7.40±0.06 7.41±0.07观察组 34 49.65±2.5777.12±1.24*36.28±4.16 24.78±2.69*7.41±0.05 7.39±0.06 t 0.525 21.731 0.657 8.711 0.747 1.265 P 0.601 0.000 0.514 0.000 0.458 0.21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
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通常给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强心及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肺功能,但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肺胀”范畴。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瘀痰阻。治疗应遵循健脾渗湿,温阳化饮等原则[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FEV1、FVC、LVEF、CO、CI、Pa02均较对照组高,而治疗后LVEDD、NT-pro-BNP、PaC02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和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与心功能。苓桂术甘汤和补阳还五汤方中茯苓为君药,具有祛痰化饮、淡渗利水的作用;桂枝为臣药,可通阳输水,促使邪毒从汗而解,达到调畅气机、平冲降逆、祛邪外出的作用;白术为佐药,具有健脾制痰湿的作用,可助脾运得健、水湿得除;甘草可调和诸药,助桂枝扶心阳而降冲[6]。补阳还五汤中生黄芪可补脾胃元气,助气血旺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赤芍、桃仁、川芎、红花、地龙具有祛瘀、活血、通络的作用。苓桂术甘汤和补阳还五汤合用,有补气活血、通阳利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加味补阳还五汤可降低心衰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心衰标志物水平,预防或延缓心肌重构[7]。
综上所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和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