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寅,孙宇孟,林章波,谭建辉,钟树桃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损伤之一,伤后易发生神经损害和椎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和维持脊柱稳定性,避免出现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1-2]。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微创技术开始受到骨科医师的青睐,其疗效亦受到业界肯定[3-5]。本研究比较UpASSⅡ和USS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②骨折时间<7 d;③临床资料完整,随访半年以上。排除标准:①胸腰椎多发椎体骨折;②伴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③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④伴有凝血系统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使用内固定器械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UpASSⅡ组采用UpASS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年龄20~56岁;USS组采用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年龄19~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1 UpASSⅡ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位置。标记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体表定位点,分别以定位点为中心,纵向作一长约2 cm的皮肤切口,逐层剥离至关节突外侧,正侧位透视下定位进针点,用骨锤将穿刺针敲入椎弓根,穿透皮质即可。置入导针约至椎体深度2/3,采用多级扩张套管扩张通道,置入工作套管。攻丝通常超过椎弓根底部约1 cm,通过导针置入长度合适的空心椎弓根螺钉,螺钉需尾部平齐以便置入连接杆。选用适宜长度的连接杆,置入持棒器,旋转螺杆,压牢并撑开连接杆,恢复椎体高度,折断钉尾,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不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n=40)
1.2.2 USS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位置,取后路正中切口,长度为10~12 cm,切口以伤椎为中心,上下各跨1个椎体,剥离软组织并显露伤椎及上下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触摸腰横凸、关节突、肋骨、肋横突关节,按照Weinstein定位法[6]确定进钉点。之后开口、开路,探测钉道,置入螺钉及连接杆。初步螺钉固定后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固定螺帽,连接并固定横杆,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缝合切口。
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记录术前和术后3、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8]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疼痛症状及胸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如表2所示,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似(P>0.05);UpASSⅡ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USS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升高,Cobb角减小,VAS评分及ODI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UpASSⅡ组VAS评分及ODI均低于USS组,且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个月亦有所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UpASSⅡ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USS组切口感染2例,予以清创和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典型病例见图1,2。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指标比较(±s,n=40)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指标比较(±s,n=40)
注:VAS:视觉模拟量表;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P <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 <0.05
组别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月UpASSⅡ组USS组t值P值2.0±0.8 11.5±2.7 21.011<0.001 130.2±13.2 125.1±14.8 1.630 0.107 48.6±9.2 310.4±36.7 43.762<0.001 9.2±3.5 12.3±4.8 3.364 0.001 19.8±2.4 25.6±3.9 8.023<0.001 4.2±0.5 4.3±0.6 1.282 0.204伤椎前缘高度/mm术前23.2±3.2 22.9±3.4 0.848 0.399术后3个月30.3±3.9*29.6±3.6*0.821 0.414术后6个月31.1±3.3*30.2±3.8*1.131 0.261 Cobb角/°VAS评分/分ODI/分组别UpASSⅡ组USS组t值P值术前22.2±3.2 22.7±3.5 0.755 0.453术后3个月12.6±2.8*13.2±3.0*0.926 0.357术后6个月12.9±2.5*13.3±2.8*0.674 0.502术前8.3±1.7 8.1±1.6 0.633 0.529术后3个月2.1±0.6*3.6±0.9*8.328<0.001术后6个月0.9±0.3*#1.8±0.7*#7.474<0.001术前29.7±7.7 28.6±7.4 0.684 0.496术后3个月7.2±3.6*10.0±4.2*3.229 0.002术后6个月5.9±1.8*7.3±2.9*2.594 0.012
胸腰椎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内固定,但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不断研发和进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文献报道其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9-11]。
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脊柱后路常用术式,通过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同时达到复位骨折和临时固定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显露充分的优点[12-13]。但该术式需要对伤椎周围软组织进行大范围剥离,切口长度为10~12 cm,对椎旁肌肉、神经的损伤较大,出血量较多,术后慢性腰背部疼痛发生率较高[14]。
在设计理念上,UpASSⅡ系统采用导引针引导中空螺钉的置入,提高了置钉准确性;螺钉的U形头部设计便于螺栓的置入和锁定,有角度的杆部利于脊柱前凸;术中还可使用特制撑开器经微创切口行撑开复位,从而使胸腰段骨折获得近于解剖复位的临床效果。潘宏等[15]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疗效满意。董志辉等[16]比较UpASSⅡ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UpASSⅡ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术中术后出血少,对脊柱结构与椎旁破坏小,术后恢复更快。
图1 后路USS内固定治疗L2椎体压缩性粉碎性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男,36岁)1A,1B术前正侧位片示L2椎体压缩性粉碎性骨折 1C,1D术后6个月正侧位片示椎体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
图2 后路UpASSⅡ内固定治疗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男,46岁)2A,2B术前正侧位片示T12椎体压缩性骨折2C,2D 术后6个月正侧位片示椎体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
两种内固定系统的不同点在于:①置钉点的确定:USS系统内固定通过触摸腰横突、关节突、肋骨、肋横突关节来确定置钉点,而UpASSⅡ系统内固定术则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定位准确,仅进行一次置钉,手术更为简便,对患者损伤也更小[17-18]。②椎弓根螺钉:UpASSⅡ系统与USS系统均可采用单向和万向角度两种螺钉,既便于安装连接杆,又能起到对骨折撑开复位的作用。与USS系统相比,UpASSⅡ系统采用特异性的逆向螺纹锁紧设计,螺栓的旋入更加容易,解决了滑丝问题,减轻了骨壁张力,螺钉固定后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③手术切口长度和显露范围:UpASSⅡ系统手术切口更小,通常为1~2 cm,皮内缝合即可,术后瘢痕小,伤口更美观;无需广泛显露,避免了对椎旁肌肉的剥离,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8-19]。本研究的短期随访结果亦证实,UpASSⅡ较USS手术创伤更加轻微,疼痛缓解更为理想,椎体功能恢复更佳。但需要强调的是,采用UpASSⅡ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该术式的缺点还包括内固定器械选择范围较窄、X线暴露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昂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