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琳玲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杭州市桐庐县6所小学田径项目业余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田径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田径业余体育训练中的建议与对策,以其为有关体育训练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田径;训练;问题;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杭州市桐庐县6所小学田径项目业余训练情况。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整理桐庐县部分小学田径运动场所、训练情况以及运动竞赛等有关资料,并通过中国知网参考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2)访问法:采用访谈方式,向桐庐县体育卫生艺术站等相关领导、6所桐庐县部分小学学校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访谈。(3)问卷调查法:抽取了桐庐县部分小学参加田径项目业余训练的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有关学校田径运动会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4)实地考察法:到各个学校田径训练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5)数理统计法:收集6所学校业余田径项目训练等有关信息,应用EXCEL应用程序,处理各种数据,获得科学依据。
二、杭州市桐庐县部分小学田径项目业余训练中存在问题
1、从杭州市桐庐县部分小学体育运动设施来看。根据统计:我县小学的运动场地和在校学生人均体育活动场所面积极其缺乏;如此的场地缺乏,难以满足学校业余田径队训练的需求。另外,由于极大部分学校没有风雨操场,对于春秋雨季连绵的桐庐县来说,只要是阴雨天气或场地潮湿所有田径运动或训练就得取消,这个也是学校田径队业余训练能够得到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再者,有些学校即使有相当规模的运动场,但是也是套用其他运动场地,比如某校具有200M的田径场,在田径场中间套用了2个篮球场地,实际上在校学生的人均体育活动面积得到大打折扣,或者教师在业余学校田径队训练所使用的场地也大打折扣。
2、从小学学生和老师的看法来分析。主要表现在:(1)体育特长学训关系难以处理;(2)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思想素质低下。
3、大部分学生家长难以支持孩子参加校田径运动训练。通过问卷调查,在337户家庭中,有201户家庭的父母双方都不同意子女参加校田径队训练,占59%。父母迫切希望子女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进行校田径项目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学习,学生家长一般不支持孩子进行锻炼。
4、个别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1)重文化,轻体育,学校缺失体育氛围;(2)学校对体育训练管理工作效率低下;(3)训练经费投入有限,小学老师待遇就比较低廉,其他田径运动队训练装备(跑鞋、竹标枪、跑栏等等)更是多年难以得到维护和更新。
5、体育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县6所小学体育教师中,体育教师共有16人,高级教师人数无,一级教师职称占43.7%,二级教师职称占50%,本科占93.7%,专科占6.2%;由此可见,该6所小学在校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专职体育教师,毕业于正规体育院校和师范体育院校,具有很专业的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职称和学历上应该都能够胜任小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但是,体育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1.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众所周知,一支体育队伍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练员队伍。目前,各个学校的体育教练员都由各自学校体育教师担任,他们大都经过体育院校和师范体育学院的正规学习,具有较高的田径运动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不足之处就是新的体育训练手段和经验比较为欠缺,主要表现在训练手段陈旧,不能够及时吸收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很少运用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体育知识。
2.训练方法不科学。训练缺大纲,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训练缺计划,未能认真制订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训练缺时间保证,从而训练质量无法保证;训练手段和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学生对训练的兴趣,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能够更好的让运动员成绩得到提升。
3.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比较少。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提高训练水平。体育教师在参与体育科研活动中,通过学习体育科研理论,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训练过程就会得到优化,掌握训练最佳捷径,提高训练质量。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7年我县整个小学体育教师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只有5人次,在国家级论文评比中获奖0人次,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2人次,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10人次。其中只有3人次是笔者所调查的6所小学的体育教师;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论文获奖或论文发表的教师只限制在8个体育教师中产生,由此可见,我县小学体育教师科研面狭小,参入科研的体育教师少之甚少。
4.责任心不强。因训练待遇较少,引起体育教师对校田径运动队训练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主要由各校发放,带队奖励不高、每年的体育服装费、两操补助和其他的体育活动补助偏低,训练补贴较少,职称评定滞后于其他正课教师已成我县中小学普遍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献身体育教育和校田径运动队的积极性。通过访谈,我县大部分小学只有在比赛前一个月、甚至2周时间内才安排训练,更有学校基本上没有训练日志。
三、对策与方法
1、争取学校对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大力支持,解决经费问题;建设校田径运动训练管理委员会,制定田径运动训练管理工作相关制度;采用主教练负责制,主教练负责对教练和运动员的管理,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和协调各方关系等,并同时担任教练工作任务;积极落实我县有关体育活动安排,并自己开立校内体育活动,营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能够激发广大师生对体育的热爱,从而能够培养更多的在校的体育人口,将是校业余田径运动队的优秀选手的来源。
2、善于发现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作好学生思想工作,并能够争取家长、其他课任教师的支持。
3、搞好体育情报工作,分析本校优势与劣势项目,因人制宜,选准专项,合理发展。
4、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善于学习和知识储备;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做个科研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之间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市、县、镇、校四级教育相关部门、体育局或学校方面应加强体育教师建设;明确了本职工作,树立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吃苦奉献精神。
5、增强训练方法科学性,提高训练质量。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掌握教科书上的训练原则,注意个体特点,切忌死搬硬套;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训练手段;注重对队员进行心理上训练、训练后的身心恢复和避免运动损伤,将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连续性。
6、合理运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开发潜在的器材。
参考文献:
[1]赵振. 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探析[J].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 02期;
[3]左茜颖 . 河南省中學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