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屹
马卓新写的小说《告密者》,主角是同事眼中的“小人”。但这篇小说有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深长意味,马卓在书写“小人物”的文学传统中捏合了一个复杂的告密小人。
陈光明的“告密”并不是为了私利。时值高年级学生毕业择校之际,他作为指导老师本来就有职责帮助学生选学校。问题就出在其中的“职业中专”上,这类职业学校是改革开放的宠儿,在国家计划之外独立招生,不同地方有不同政策。有商业头脑的人,在这差异中浑水摸鱼,招生,便成了有利可图的事情。
小说一开始,他与同事带着学生去职业学校考察,结束后被好友拉上酒桌,稀里糊涂与妓女睡在一张床上。女孩告诉她,自己因为在红星职业学校一无所获,只能以此谋生,为家里尽责。小说以此开笔,在陈光明心中种下了道德禁令:本来是教书育人的先生,怎能因招生之利变成老鸨?彼时政教主任却正是这样的两面人,这类人凭借关系步步高升,苦守底线的陈光明却要忍受经济拮据和家庭危机的多重压力,真乃天理不公。陈光明由此匿名告发了他,既阻止更多学生落入虎口,又一解憋在心头之恨,一箭双雕,让人读来十分痛快。告密者陈光明在那一刻是一个英雄。
小说意味深长之处,倒不在于“告密者”与“英雄”的吊诡关系,而是这位匿名英雄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他成了新的政教主任,与副校长达成不继续告密的共识,但他觉得自己是有原则的:不向学生推荐红星职校,用不义之财给好学生做学费。陈光明的苦与难是任何一个从底层奋斗起步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他的折中与急智也能被我们所理解。
可掩卷深思,我们会为刚刚的感动惊出一身冷汗。《告密者》藏着讽刺的一面,于感动的苦情氛围中追问着奉献精神的当代限度。陈光明在一地鸡毛的拮据生活中苦苦坚守,委顿和受辱的现实境遇,让“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道品格在市场经济時代有了别样的“当代性”,仿佛无私奉献在革命之后的世俗市场中仍然是可能的。只是,这无私奉献在当代是有限度的,它被生活成本和身处的利益链条裹挟着。陈光明在陷入利益链条后必须不断用人各有命、善恶有报说服自己,他的妥协一面闪耀着“告密者”的急智,一面宣扬着同谋者的自我辩护。陈光明用一套平衡的办法心安理得地活在利益链条之中,实现了有限的师道尊严,可读者却难以心安理得下去。《告密者》中真正的秘密,就是陈光明的心安理得,马卓费劲心思谋篇布局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藏着讽刺的秘密。
责任编辑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