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宝塔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深刻指出思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法宝。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有效的认知冲突中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内化数学思想,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课堂教学;关注;培养;思考能力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深刻指出思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法宝。他曾这样写道,“一个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他能够获得多少知识,更在于他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学生主要的智慧拓展就不应只是应用到记忆的强化上,而应重点放到思考能力的培养上。一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而数学思考能力要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融会贯通到整个课堂,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有效的认知冲突中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内化数学思想,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创设有效认知冲突,拓展思考宽度
创设有效认知冲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考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在课堂上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经历从平衡到不平衡这样的循环往复学习过程,加强对学习知识的感知记忆与理解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速度和思考品质。
例如:执教“确定位置(一)”时,教师综合运用了方位、角度、距离等知识,为学生制造多层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灵活地思考和应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节课教师以“寻宝”为教学主线,共制造了三次认知冲突,首先创设了寻宝的情境(如图1):宝藏就在旗台的东北面,猜猜宝藏可能在哪?引发学生主动画出方向标,做各种猜测(如图2),产生第一次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开始积极的数学思考,感悟到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是不能很快寻找到宝藏的,发现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根据提示(如图3),探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创设引领学生经历“猜测——合作探究——质疑——交流——辨析比较——构建认知”的过程。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探究并创造出几种不同的描述方法,表示宝藏所在的方向,并产生质疑:宝藏所在的方向只有一个,描述的方法却有好几种,到底哪种描述方法才是正确的?激发学生第二次的认知冲突,引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释、理解“北偏东”“东偏北”的含义,从而突破难点,紧接着引发第三次的认知冲突:知道了方向可以出发寻宝了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意识到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只知道一个维度(方向)是没办法准确确定宝藏所在的“点”的,感悟到要确定二维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就必须用两个量才能确定,主动发现“距离”也是确定位置的一个要素(如图4),这一过程中,借助图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想象,感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其实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不断精确的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位置需要的三要素,拓宽了学生思考的宽度。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挖掘思考深度
要充分挖掘学生数学思考深度,就需要把课堂转变成为学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与空间。《课标》特别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依靠让学生效仿参照、简单识记,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与交流,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拓展运用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从而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数学思考,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如“优化”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烙2张饼、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同学们,烙2张饼最少要用几分钟?怎么烙?
生:6分钟。
师:伸出你们的手把它当作是饼演示烙一烙。
生自主演示,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1张1张烙,一种是2张一起烙。
师: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迫不及待地举手)1张1张烙时间比较长,比较慢。
生2:能两张一起烙,干吗要一张一张地烙?浪费时间。
生3:选择两张同时烙,锅就没空位了,节省时间。
……
师:烙3张饼怎么烙?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沉默中。
师:你能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探究里面的奥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饼饼熟了吗?下面各小组派代表用简洁的语言汇报自己组探究结果,比比哪个小组的探究结果最有创意,最省时,可以边说边演示。
生1:我们小组是先烙饼1饼2的正面,饼1饼2熟了,再烙饼3的正面,最后烙饼3的反面,共结了4次,3×4=12(分)
师:还有更省时的烙法吗?
生2:在烙饼时,我们组第一次烙两个饼用时3分钟,分别是饼1与饼2的正面,接着把烙完后的饼取出;再烙第二次用时3分钟,也是烙两个饼,分别是饼3的正面与饼2的另一面;最后一次用时3分钟,再烙剩下的两个面,分别是饼3和饼1的反面,3次烙饼共用9分钟。
师: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3:中间为什么要把饼取出来?
生4:因为第一种烙法第三、第四次都只烙一张饼。锅有空位。
生5:因为这样锅每次都有2张饼在烙,不费锅的空间,节省了时间。
师: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哪种烙法?为什么?
生齐答:第二种,因为节省时间。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借助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进行观察比较,促进了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优化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感悟和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自然生成过程,体验在思考与讨论中犹如烙饼模型这样的实际问题,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拓宽思考广度
在学习中,数学思想是指引学生学习数学的灵魂体系,它可以持续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良好的一种状态。没有深度思考的数学思想是浅薄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对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培育与思考这两种途径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学生的思考空间拓宽。
如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一)”一课时,课件出示一副漫画:两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数字,但一个认为是6,另一个认为是9。引导学生得出观察同一物体,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不同。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副漫画中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学生感悟:相同的地方是他们观察的是同一个字,不同的地方是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将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思考中有效渗透,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下转第96页)(上接第83页)接下来出示如下图:
从乐乐家到希望小学、从希望小学到乐乐家的路线该怎么描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之后,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距离不变,方向变化。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孕伏其中,拓宽了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这样的练习设计有趣味性、思考性、层次性,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头脑中建构形成了数学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认知冲突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之下,先在学生心理上创设引发学生学习的不平衡感,使学生产生能够解决问题的强烈心理欲望,萌生解决问题拓展思考的学习動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有个性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过程,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数学思考深度上不断下功夫,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变课堂学习的被动性为主动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入读透研透教材,对教材中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给予充分挖掘,汲取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完善建构学生的数学思想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方式能够得到科学纵深,促进学生有效开展数学思考,达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