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作为传统微课载体的普通视频,存在视觉平面化、承载知识少、交互层次低、个性化学习弱、沉浸程度低等缺点,正制约着微课的发展。本文从传统微课的局限性出发,通过调查和对VR微课使用情况的反馈,提出了VR微课是解决微课困境有效工具的观点,并简述了VR微课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微课;VR;VR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2、03-055-04
微课的发展和困境
当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微课日渐成为日常的教学资源,广泛应用在各种教学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微课也成为基本资源和教学手段之一。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的“四微”度即时间微、内容微、形态微、成本微。微课追求精准、便捷的发展理念,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但是,笔者在使用和研究中发现,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也表现出视觉平面化、承载知识少、交互层次低、个性化学习弱、沉浸程度低等问题,这些方面正制约着微课的发展。事实是否如此呢?我对初二年级的453名学生做了一项关于微课的调查。在此之前,学生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微课,对微课有了不少的认识。调查前半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结果如表1所示。
为了方便区分,笔者将以平面视频方式呈现的微课称为传统微课。从调查结果分析和日常的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一致认为微课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微课也能帮助提高注意力。但对传统微课的操控性、辅助内容、自由探索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结合日常的应用,我发现传统微课主要面临如下几个问题。(1)平面的载体:传统微课以平面视频为载体,观看者只能以第三者的角度观看视频,这造成微课现场感较少,沉浸感不足。(2)受限的可视范围和自由度:传统微课受可视范围限制,学生只能紧跟镜头,限制了探索。(3)线性的内容和播放顺序:传统微课的载体是线性播放的视频,视频组织和呈现信息是线性的。限制了学生探索欲的同时,视频跳转操控也存在很大的问题。(4)交互层次低:传统微课只能做到前进、后退、暂停,有粗略式跳转,交互性比较差。(5)探索性欠缺。传统微课基本没有能让使用者操控探索的地方。
传统微课平面化的视频可呈现的信息和知识有限。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无法通过少量微课,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些都制约着微课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微课的效能,最根本的是要突破传统视频的限制,给学习者营造更沉浸的环境,更多的辅助内容,更自由的学习体验。笔者也看到,很多专家、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比如知识视图,这种碎片化的封装,就弥补了传统微课跳转方面的缺陷。另外,沉浸性方面也可以通过更精细的裁剪、故事化的内容制作来适当缓解。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微课主要是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技术的更新更多体现在媒体的变化上。
从媒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逐渐会从低沉浸向高沉浸发展。而VR,则是比多媒体更高一级的媒体。每次媒体的进步,都将带来重大的变革。在多媒体之后,我们需要VR技术支撑微课的发展。
关于VR的调查
V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简称,VR 技术也被称为“沉浸式多媒体”。VR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经过不断的发展,2016年,VR硬件亲民化的大爆发,更被称为VR元年。伴随着VR 设备的普及,VR 技术在众多领域得以运用,教育领域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生们对VR的了解情况如何呢?在调查中发现,有64.24%的学生体验过VR类的作品,没了解的仅占6.18%。在体验过的人群中,VR视频占70.86%,是占比最高的。因此VR的应用在学生中是有广泛基础的。在其后的使用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微课本就是一种大众自主开发式的教学资源。短小精悍,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是其特色。由于早期VR技术对软硬件要求高,门槛高,并不太适用于微课的制作。虽然也有一些作品出现,但无法普及。发展到现在,VR技术日趋普及,制作和使用门槛不断降低,VR微课的推广也提到了日程中来。能为广大教师使用和掌握的技术,能广泛应用的技术才是微课发展的根本需要。
那么,如果微课能使用VR技术,将会是什么样呢?调查显示,学生们对VR微课还是很期待的,有94.48%以上的學生表示对VR微课感兴趣。随后,我们制作了一批VR微课,在使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VR微课和传统微课的对比
VR微课是指运用VR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制作的碎片化沉浸式互动微课资源。VR微课承袭了VR的想象性(Imaginat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沉浸性(Immersion)特点,其特点是高信息量、高自由度(构成和操控方面)、高沉浸感、强互动性。使用VR微课能有效地解决之前提出的微课问题。
图 VR微课《太阳系之旅》
经过一段时间对VR微课的开发和使用。笔者发现VR微课比传统微课有更强的表现能力。
总的来说,VR微课突破视界,提升了视觉维度,并且在颠覆了微课视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使用方式。
VR微课的优点
笔者总结了VR微课的优点如下:1.提高学习兴趣。VR微课能提高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做了调查。结果显示,VR微课能很好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沉浸式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什么方式的情境比一个真实的世界更好呢?再好的图片视频,怎比得上真正置身其中、真正与其互动?3.超大信息量。VR微课提供360度可视面,可容纳更多信息,可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感观体验。4.强互动性。VR微课能提供更多的互动性,从操控视觉到操控物体都可以,提供更强的探索性。5.个性化学习,自由操控。VR微课使分层学习真正成为可能。720度可视面可以承载更多信息,提供更多辅助资料。任意视点的观察能反映更多细节,满足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6.低试错成本。VR微课兼有微课和课件的特性。以此开发的微课能使学习者更直接地面对环境,进行操作,降低了试错成本和成功率。这是一般微课做不到的。7.提高效率。VR微课提供可控式自主学习,按需观看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VR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简述
VR微课能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语言文化、工程技术等方面。如宏观或微观的知识,危险性高的内容,有不安全因素的、投入成本较高的实验操作类课程,地理等环境类课程,英语对话等场景类内容等。
VR微课制作从形式上可分为实景式、虚拟式以及混合式3种。VR微课与传统微课的播放方式略有不同,需要专门的播放器进行播放。VR微课一般有网络播放和本地播放两种。支持VR的播放器有:UtoVR、GoPro VR Player、VR player、kolor eyes、暴风影音以及各大视频平台。
VR微课的使用要注意学生会有一段适应过程,主要通过引导性的设计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由于VR微课操控性、探索性更强,信息量更多,教师在时间节奏上也要合理把控。
综上所述,VR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使用VR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大的信息承载量,更自由的探索性操控,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指导,通过混合性学习,形成课内外良性学习循环体系,在课程中起到好的效果。随着VR微课越来越多被人们认识和应用,必将成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王斌等.VR+:融合与创新.[J]中国报道.2016(11): 95.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DB/OL].http://www.cesi.cn/201612/1698.html.
Burdea G, Coiffet P.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3:3-4.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MANDALS. Briefintroduction ofvirtual reality&its challen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cientific&engineering research,2013(4):304-309.
蔡蘇,张晗,薛晓茹,等.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7(3):1-9, 30.
高义栋,闫秀敏,李欣.沉浸式虚拟现实场馆的设计与实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红色VR展馆开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 73-78,85.
赵群.VR全景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可行性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