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患者临床对照分析

2019-04-04 01:05刘振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踝空心踝关节

刘振军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廊坊 065300)

踝关节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据调查显示[1],在全身骨折中,踝关节骨折发生率约为3.92%,其中,内踝骨折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高能量间接暴力、扭转或病理因素导致,患者常伴有局部明显肿胀、周围韧带损伤,在治疗时需要生理解剖复位精确,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等,严重甚至可能造成生理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2],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为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该文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为时段,将对内踝骨折患者该内固定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进行治疗的48例内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得到确诊,具备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粉碎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多发病骨折、垂直压缩型骨折等患者;(2)合并严重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患者;(3)内踝部骨质损害严重,破碎骨体超过 3块;(4)无法配合完成关节功能锻炼患者;(5)中途失访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85±5.48)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6.39±3.12)h,骨折 Weber-AO分型:A型 5例,B型 17例,C型 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4例;骨折部位:左侧13例,右侧11例。对照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 8 例,年龄 22~45 岁,平均年龄(32.34±6.17)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 (6.42±3.22)h, 骨折 Weber-AO分型:A型4例,B型16例,C型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处坠落7例;骨折部位:左侧14例,右侧10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于内踝前侧适当位置作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筋膜、骨膜,操作时应避免造成大隐静脉、隐神经损伤。将嵌插软组织、积血彻底清除,进行骨折端复位,对小骨折块和大骨折块分别使用克氏针、螺钉进行固定,在C臂机透视下,确认复位、固定情况,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10周,指导患者进行抗阻力训练,1年后将固定物取出。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麻醉方式、体位与对照组一致,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对无明显移位的患者,则使用巾钳固定,置入导引克氏针,切开皮肤组织,拧入空心螺钉,1~2枚,直径4.5 mm。对存在明显移位的患者,应在确定闭合复位效果良好后,以同样的方式拧入空心螺钉。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以及稳定情况,确认无误后关闭切口。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临床疗效[3],优秀:踝关节功能恢复,X线片复查显示解剖复位良好,踝穴正常,未发生骨性关节炎等改变;良好: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X线片复查显示踝穴间隙略宽,步行时有轻微疼痛,踝关节有轻度肿胀;不良:X线片复查显示踝穴间隙宽度增加超过2 cm且不对称,疼痛、肿胀明显,负重时疼痛剧烈;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合计。(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4],包括功能(30 分)、疼痛(50 分)、活动度(20 分),总分100分,分数与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或坏死、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排异反应等。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总有效率、并发症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Kofoed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使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1.66%,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排异反应、切口感染或坏死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排异反应1例,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踝关节Kofoed评分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 Kofoed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 Kofoed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术前 末次随访观察组(n=24)对照组(n=24)t值P值50.26±8.19 51.28±7.78-0.442>0.05 85.53±6.56 78.36±6.09 3.924<0.05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负责将垂直方向重力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由于其关节面较小,载荷较大,因此,极易发生关节内骨折。在临床治疗上,以往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即闭合整复外固定法,该治疗方案能够改善踝关节功能,但无法确保解剖复位准确,可能影响骨折愈合,而反复整复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皮肤感染、坏死风险,甚至可能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内固定术式逐渐成为内踝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案,以往应用率最高的术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可能加重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影响骨膜血运,增加不愈合、畸形愈合风险,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切开复位会影响患肢美观度,患者接受度及满意度较低[5]。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新兴的肢端骨折内固定方式,由于其切口较小,仅为0.5 cm,且不需要广泛剥离骨膜,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研究发现[6],加压固定骨折断端能够增强其抗剪切扭转强度,固定稳定性更强,有利于尽早开展关节功能锻炼。也有研究显示[7],与切开复位相比,闭合复位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早,且恢复效果更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6%vs 75.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6.67%),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内固定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更少,且能够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内踝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良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内踝空心踝关节
地球是空心的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空心人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空心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