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妇科,河南洛阳 471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即为人体下肢深静脉血管中有异常凝结或者静脉管腔堵塞出现,使得血液顺利通过静脉受阻,减缓血液流动,进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一旦血栓脱落,可诱发肺栓塞[1]。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极易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如何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目前妇科医务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该研究特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术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其详细内容整理于正文中,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接收的妇科术后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占34例。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47.76±1.09)岁;依据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患者 1例,阴式手术患者3例,微创手术患者30例。观察组:年龄平均值为(47.81±1.04)岁;依据手术方式,开腹手术、阴式手术以及微创手术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3例、29例。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资料数据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所有护理措施均应严格依据患者的手术要求、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开展,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完善术后观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完善指标记录工作。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其详细研究内容见下文所述。
(1)多数妇科手术患者于术后常因担心手术效果、疾病情况以及术后机体康复情况等,极易出现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交流力度,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患者鼓励,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向患者展开全面的讲解;鼓励患者家属参与至临床护理活动中,给予患者家庭支持,以此绝大程度上将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
(2)针对围手术期饮食健康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向患者介绍围手术期健康饮食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联。手术开展前,患者的饮食应当以易吸收、低脂肪、高纤维为主,增加果蔬的摄入,同时多饮水。手术后,避免尽早为患者进食,患者术后排气以后为其准备无糖、低脂的流质食物。
(3)指导患者术后开展适量的运动锻炼,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加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顺畅度,患者醒麻以后,护理人员即需要活动其四肢,开展双下肢屈、伸、抬等动作。术后由护理人员督导患者开展身体活动锻炼,且结合机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术后加强患者下肢形态观察的力度,主要判断患者的大腿是否有肿胀、胀痛,小腿是否有压痛症状存在。患者于术后需适量开展下床活动,活动前患者应于床边静坐片刻,确定未有头昏表现出现以后,对其四肢开展小幅度揉动干预,严格控制患者的活动时间,且伴随着患者身体状态的改善,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延长活动时间。
(4)为患者开展间歇性气囊加压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利用间歇充气加压静脉循环泵,2次/d,以此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情况的改善,与此同时可改善肢体血流瘀滞情况。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和凝血酶原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记录与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汇总该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分析表1数据,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其血红蛋白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较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较短(P<0.05)。
表1 比较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计量资料数据(±s)
表1 比较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计量资料数据(±s)
组别 血红蛋白水平(g/L)D-二聚体水平(mg/L)凝血酶原时间(s)观察组(n=34)对照组(n=34)105.53±10.17 109.98±11.46 0.38±0.09 0.73±0.11 11.45±0.69 12.69±0.96
(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下。
观察组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例数为5例,其发生率为14.7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常见病因,局部疼痛为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且该症状于行走过程中可加剧[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创伤、手术、高龄以及恶性肿瘤有密切关联[3]。
依据临床大量研究表明[4],加大妇科术后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完善健康宣教护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此同时通过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力度,结合机械性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提升预防的效果[5]。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含健康教育和心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机械性预防等,其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改善负性情绪,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促进其配合程度与依从性的提升[6-7],合理管理患者的饮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机械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同时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为妇科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有利于预防术后血液高凝,进而减少血栓形成。围手术期饮食护理力度加强不仅有利于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且可以避免不合理饮食对患者血液状态产生的影响,加之行之有效的肢体锻炼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8]。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系统化护理干预中,患者的四肢于术后获得合理且有效的锻炼,合适的活动量不仅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康复,且可以保证肢体血液流速及血管腔的畅通性。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