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国家先后进行教育补助、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地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等措施,但是,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这些接受教育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所以,国家为了让众多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鼓励高校兴办艺术专业,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艺术院校;民族乐器;合奏教学;三要素
政府在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的同时,高校也在不断进行专业完善,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设多种不同专业,艺术类专业在近年生源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类学生得到更为专业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扩招;而在艺术类专业中,民乐表演专业中的民族乐器的合奏被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锻炼自身乐器演奏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而开设该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要素。
一、民乐合奏课程的理论知识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民乐作为中国的本土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我国考古学家在一处遗迹中发现的骨笛被认为是人类乐器的起源,目前,我国民乐中各族民歌有30多万首,曲艺音乐400多个,戏曲种类和民族乐器多达300多种,展示出我国民乐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音乐表演的发展,因此,高校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的课程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其自身的支持,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民族乐器之间的合奏会变成毫无生命的乐器之间的演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乐发展的背景,民乐在演奏时也应该根据乐曲当时的创作情感,为乐曲注入新鲜的生命,使其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听众面前;民乐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却依然能够流传至今,依靠的便是它自身鲜活的生命力,民乐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描述生命的喜怒哀乐,世界的五彩缤纷。例如:传统的民乐合奏名曲《金蛇狂舞》《春节序曲》等音乐,在表达的过程中蕴含对未来的希望,对生活的热爱,将音乐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民乐合奏的课程意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乐表达的情感,并且,通过在校学习提高自身演奏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掌握弹奏技巧,为更好的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例如:在演奏《春节序曲》时,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要让他们领悟到阖家欢乐时人们对未来的期盼,举国同庆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民乐演奏者的自身能力
无论是哪一种音乐的演奏,在表演时,都需要演奏者具备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即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会因为不同的演奏者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所以,民乐在合奏教学时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去理解作品、剖析作品,让学生感同身受,将作者的情感和自身感受融入其中,更好完成作品的演奏。
第一,教师作为音乐作品的传授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需要认真传授音乐作品的历史渊源、蕴含的意义、音乐特征、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声布局、处理方法等;使学生真正将作品了然于心,通过不断排练提高作品演奏熟练度,提升自身对作品的理解。
第二,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较为充分的了解。音乐是作品的语言,即便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进入大学后,音乐演奏也会出现新的难点,民族器乐的合奏不能只依靠队伍中的某一个人,每一位演奏者都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每一个演奏者的个人能力又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所了解,根据整体能力选择作品,先易后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学生演奏作品的难度。同时,不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演奏特点,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并且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音乐演奏技巧,提高学生对不同民乐合奏作品的驾驭能力。
第三,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课堂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演奏乐队的指挥者,要注重乐队的整齐划一,苦练内功。例如:民乐中的竹笛,对学生的吹弹气息、演奏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吹管乐器要求吹奏时拍值的连贯性、音调的统一性、语句的优美性等。这样的基础训练可以避免学生在民乐合奏时出现的各种因为基本功导致合奏时音准参差不齐的问题。
三、科学训练民族器乐的合奏
民族器乐合奏的过程中,音准是衡量合奏效果的首要因素,一部作品如果缺少音准,那么合奏时听起来会毫无美感,教师要教授每一位民乐学习者系统的校音工作,每一位学生负责相对应的乐器,及时校对乐器音调。常见的民族乐器中,二胡如果弓把位不稳,琵琶弹拨时手指无力,竹笛等吹奏乐器演奏时呼吸混乱都会导致各种音调问题的出现,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待乐器音准问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器乐合奏过程中,音乐节奏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之一,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节奏是灵魂,即便是艺术院校也会有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很容易把一部作品的后半拍演奏为前半拍,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同时缺少合奏经验,经典的合奏曲目《春节序曲》中有很多学生在演奏时会在节奏上出现短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平时在合奏时加强训练,掌握曲目节奏,适应音律的变化。
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民族器乐合奏的训练,在追求音乐的音色时,应该注意相互之间的融合,民族乐器主要的种类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即便是艺术院校,其自身的民族乐器合奏建制也不一定会完整,为了让各种乐器在合奏的过程中做到相互融合,老师要根据不同的乐曲对乐器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用同种类的不同乐器代替演奏,有的乐器因为经常出现,会比较常见,有的乐器因为晦涩,会有很多學生不曾听闻,这就需要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民族乐器的合奏教学时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崇洋媚外已经是常态,更多的人选择趋炎附势去学习西洋乐器,音乐自然是没有国界的分别,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器乐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民族器乐,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民族器乐。
参考文献:
[1]杨电.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合奏课教学应具备的三要素[J].艺海,2012(9).
[2]吴玉辉,卢晔,程怡,王政宁.民族器乐合奏教学模式初探[J].黄河之声,2013(21).
[3]邢建军.民族器乐合奏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2016(8).
作者简介:
周鑫效,辽宁省大连市,大连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