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及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情况,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利用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愿景出发,通过对上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现状等以及上海若干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46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738份,问卷有效率为92%),分析了上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基本情况及影响他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上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特征和差异,针对这些差异,得出一些调查结论,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上海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职业愿景;需求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模式,研究的范围也比较广,从各个的角度来探讨职业生涯教育范式。但是从少数民族学生角度来探讨职业生涯教育问题还比较少,且多以理论思辨和宏观指导为主,鲜有调查研究。本研究以上海六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愿景为切入点,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角度探究学生职业选择的基本情况,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为完善上海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六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调研范围涉及少数民族的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个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民族、出生地、大学、专业、年级及其他家庭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情况,主要是学校在校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情况及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看法;第三部分是学生职业生涯愿景,主要分为职业规划意识,毕业去向类型,职业选择地域及其原因,自身择业的优劣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的认识,不同群体大学生职业选择差异性等。本次问卷法发放及采集样本涉及不同高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需求情况,问卷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采用SPSS20软件。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生涯教育情况分析
在问卷中,通过在“学校是否有专门少数民族专职老师指导职业规划”“在学校是否参与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学习”“在学校是否参加过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专项活动”三个问题,来了解学生在校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情况,从中找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所在。调研结果显示:有72.7%的大学生没有得到专门少数民族指导教师的指导,27.3%的大学生得到学校专门少数民族指导教师的指导。由此可知,学校在专门少数民族导师上面普及面还不够,有点提高,学生得到专门教师指导还有待加强。在“学校是否参与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学习”问题上,只有8.9%的学生回答了较多参与,38.8%的学生回答一般参与,还有18.9%的学生回答了没有。从上面可以看出,在调研的学校中,有一大半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学校的职业生涯课程中来,学校学生参与度不高。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学校的宣传力度不高和宣传渠道不多,学生对此了解了解较少。对于“在学校是否参加过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专项活动”这个问题,只有4.6%学生回答了较多的参与了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专项活动,66.8%的学生回答了偶尔参与职业生涯教育专项活动,28.9%学生回答没有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专项活动。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几所高校学生参与学校职业生生涯专项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大多都没有意愿参与此类活动。对于参与过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专项活动的学生中,有六成学生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讲座,三成学生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课程,剩下的学生主要参与职业生涯座谈会,职业生涯专项咨询会,职业能力测评和相关实战演练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分析
在问卷中,对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研中,有15.6%的学生有“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3.4%的学生有“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有37.7%的学生“目标模糊”,只有3.2%的学生没有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超過一般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有清晰的目标规划,只有少数学生没有目标。通过访谈发现,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未来有一定的自我认识,但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各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活动得以落实,对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诉求较高。对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对就业了解程度的问题,只有5%的学生回答了解,将近80%的学生对此不太了解。对于自己家乡是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有三成学生回答在,六成学生回答不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的学生中有75%的学生表示愿意回家乡建设发展。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政策了解不是太清楚,学校没有进行专门的讲解,作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了解政策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渠道,上海某些高校有待加强。
(三)职业愿景需求分析
对未来职业选择类型,有45.43%的学生想去外资企业,有16.7%的学生选择去国有企业,有20.4%的学生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2%的学生选择去基层项目。从中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学生选择去企业寻求挑战和发展,三成学生追求稳定选择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就业,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历练自己选择去基层就业。关于具体毕业去向,有40.3%的学生选择签约单位就业,有36.3%的学生选择升学,有17.7%的学生选择出国,有2.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就业和升学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去向的最大选择,选择创业的较少。学生对于选择就业区域情况,有51.9%的学生选择留沪就业,有28.4%的学生选择回原籍就业,有19.6%的同学选择去除上海和原籍的其他地方就业。由于上海最近几年就业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独特的区域条件吸引将近一般的少数民族学生留沪就业,回原籍的不到三成学生,去别的省份也较多。其中,选择留沪就业的学生,考虑到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发展机遇大,经济发达,待遇高福利好,分别占86.5%,76.4%,74.8%;选择回原籍就业最大的考虑是:方便照顾父母,离家近且交通便利快捷,家乡生活安逸舒适,分别占75.8%,59.1%,58.4%;选择其他地区的原因是:个人意愿,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具有挑战性自主性且不受约束。
(四)职业选择的相关必要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校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学生自身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关联度,在问卷和访谈中,设置了“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也行回答,结果显示:目前在学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涉及民族生专门内容偏少、职业教育活动类型少,选择空间不大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对这方面不了解,分别占48.8%,42.6%,42.4%。除此之外,学校课程设置刻板,上课流于形式,实用性并不大也占有较高比例。另外,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在职业选中最缺乏的主要有:相关工作经验,英语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第一项将近有一半人选择,有将近四成的人选择后四个选项。这充分说明,学校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正规化,推进少数民族职业生涯教育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
(五)不同群体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交叉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各年级、专业和性别上对职业选择的不同愿景的差异性,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少数民族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本研究采用独立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呈现出显著性则P值小于0.05或0.01。
结果显示:对于大学毕业后去向,不同性别并无差异(P=0.241>0.05),这意味着男生女生在毕业去向上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在毕业地区选择上,各年级(P=0.012<0.05)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低年级毕业去向留沪就业意愿低于大三大四,大三大四高年级回原籍就业意愿高于大一大二。在专业上(P=0.031<0.05)也存在显著差异,经管类和理工类(会计、财务、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偏向进沪就业,文科类(法学、语言学等)专业偏向回原籍就业或者去其他地方就业。
三、调研结论与讨论
1.在目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背景下,少数民族就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契机,但是形势也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初具雏形但有待提高。缺乏对国家某些就业优惠政策的關注,近一半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抱有观望态度,择业选择比较谨慎,有目标但是目标不清晰。与此同时,调查中发现,高校对少数民族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过程中,专门导师配备不齐全,职业生涯教育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对生涯教育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一半学生反映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涉及民族生的内容较少,有四成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活动类型少,选择空间不大,还有三成学生认为授课方式死板,内容形式化。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很大,课程开设和职业生涯活动对职业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对少数民族要定时召开座谈会,了解和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就业和创业。
2.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愿景的分析,了解到他们未来就业类型和就业区域上,统计数据发现,现在将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去外企工作,还有两成的学生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外企是因为上海的独特区位因素,工资待遇好,不喜欢安逸,喜欢有挑战的岗位,另外一些学语言的学生,认为这是他们的优势。目前上海高等教育氛围逐渐影响了一批少数民族的择业观,尤其是大一大二入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意识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为各年级学生制定一个分年级、分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对于毕业区域,发现大部分学生想留沪工作,有两成的学生选择回原籍就业,其他选择去其他地区就业。通过访谈了解,学生选择上海就业原因除了上海优越的地区因素、高度的发达经济、高待遇、机遇大之外,跟这几年上海就业政策变化息息相关,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许多学生是定向生,就业方面得到很大限制,但这几年上海对定向生工作政策的放开,让很多定向少数民族留沪就业愿望得以实现,大多数学生选择留沪就业。另外回原籍就业和去别处就业,大多受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的职业和学历都影响着子女的择业地区,回原籍和其他地方就业。都是考虑家庭和自身意愿这方面综合的选择。高校应定时召开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座谈会和个别辅导,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专职导师进行个性职业生涯辅导,及时帮助困难民族生答疑解惑。
3.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自身状态与职业选择匹配情况的调研中,有将近六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职业选择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有四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另外一些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访谈调研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以下建议: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方向的个人咨询,为学生提供制作简历等基本职业生涯指导讲座,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宣讲会以及单位的信息,为各个年级水平的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等等,高校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稳定的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平台,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到充分的选择余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4.不同群体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愿景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选择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职业选择单位性质上,男生更愿意去外企工作,来挑战自己,寻求机遇;女生更喜欢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教育机关追求稳定。高年级愿意去选择企业冒险,低年级选择保守单位和观望态势。不同专业在选择单位时,尽量去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可能同专业学长介绍和本专业老师推荐等。在毕业去向上,高年级选择留沪就业意愿低于低年级,可能是因为经过上海几年学习,发现留沪就业的困难性和自身条件的评估得出的初步选择。在专业上,上海市优势学科专业留沪意愿高于普通专业,考虑专业特殊性,想得到上海户口,所以留沪就业。各高校在面对这些差异,必须制定一个分阶段、分年级、分类别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讲座、职业生涯活动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基本需求和愿望。
综上所述,不同群体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愿景需求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这要求我们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过程中,不能思维僵化,手段单一,要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分年级、分类别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要整合社会力量、学校资源、家庭帮助和个人优势,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和土壤,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大背景下,努力创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新辉煌。
作者简介:
吴松,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