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素养。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却有待提升。对此,就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做出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小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小学生
创新是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中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增加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元素十分重要。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小学数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让学生在新的挑战下不断攻克学习难题,并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导者,其必须要将创新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去。
一、 小学数学创新的基本概念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逻辑性很高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把已经学习的知识与过往的经验相结合起来,经过重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东西,突破老旧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应用题的解题过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且将它运用到生活中。
而创新性指的则是新的或者是经过重新组合之后再一次被人所发现的知识被运用到社会、经济、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去,具有一定的价值性。通过上面的定义也可知,创新分为两个层面,即前所未有的和再次发现两种。我们所说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则是后一种。小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和之前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猜测、验证等活动,自主的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或者是学习方法。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 创新需要知识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但是这里所说的知识却不全然是我们所想的基本知识,这个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活动经验,统称四个基本。这四个基本能够为创新提供数据以及原材料,通过四个基本间的整合和重组,创造出新的东西。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习,经验和思想则需要经过积累和感悟,一个学生的基础越扎实,那么他以后的创新能力则越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好四个基本,然后再将这些所得与创新架起桥梁。
(二) 创新需要主动
主动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返还给学生,除了被动式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还需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意在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经过身份的转换,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要转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自己则需要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 创新需要民主
民主原则主要是提倡在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相互之间互相尊重的民主环境之下进行教和学的活动,摒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观念,师生在沟通交流上能够做到言论自由并且各抒己见。民主性的教学原则需要教师做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的活动留有空间,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思考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三、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 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中落后的教育观念,不能只是拘泥于针对教材进行教学和套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没有选择性的被动的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这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健康发展和发散思维的良性成长。例如,在“9的加减法”教学过程时,可以试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经熟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调整,在复习8的加减法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苹果,将9个苹果分成两份,要求左边那一份的个数比右边的那一份多,然后试着按不同分法来列出加减法算式。这样打破了过去常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
(二) 逐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固定化模式化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而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学生在学习与创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提出新的想法,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作为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运用多种不同思维形式的方法,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数学问题,给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以此来更好的创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尝试去改变,勇于形成自我的创新意识。同时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在布置数学任务的时可以要求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这样就能够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发散性的思维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和实践的能力,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最后走向创新。
例如,教师在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讲完基本的物体和图形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通过课上学习的图形,能否可以通过重组之后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学生先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出新的图形,然后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思考时间,还能够让他们通过所学的知识创新出新的知识。并且同学间的沟通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这一探索过程的积极性,沟通交流还能够学习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和经验。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养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玉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园,2017(30):100-106.
[2]陈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11):98-99.
作者簡介:
卢越渝,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