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的低段教育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能够开启儿童对于道德智慧最初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更加自主地构建自身的道德体系。然而目前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堂往往注重了德育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体验,使童话离童心世界越来越远。本文力图从童话的德育价值出发,通过分析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童话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低段童话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让童话教学在儿童德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低段;童话教学;德育渗透
一、 引言
低年级童话教材的选编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的,而且每一篇童话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道理。因此,用童话来点亮儿童心中的道德智慧,提升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堂往往只注重了德育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体验,使童话离童心世界越来越远。因此,童话的德育功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童话,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接受童话故事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德育意蕴。
二、 低段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
翻开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童话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收入了33篇童话,在低段选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高达26.7%。从低段教材童话的分类来看,教材选编的童话大多是拟人体童话和科学童话。拟人体童话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各种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无生命事物或自然现象、思想观念等作为童话的主要角色,这些角色都像人一样说话和行动,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类童话故事大多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故事中充满童趣稚气的语言,充满大胆丰富的想象,故事背后还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自己去吧》中小鸭和鸭妈妈的故事激励着学生要自强自立;《称赞》一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教会了学生如何真诚地称赞别人;《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个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这类童话故事尤其适合低段的学生阅读,阅读这类童话故事有助于低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能促进低段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创造力的大门;阅读此类童话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真、善、美在学生心中扎根。
三、 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的儿童文学素养,应了解童话及其特点,对所教授的内容了然于心,并且拓展对童话的阅读面。教师要想带领学生在童话的世界里习得道德的智慧,就需要像学生一样亲历童话文学的广阔天地,保持一份童真,爱童话、欣赏童话,用自己对童话切身的体验来引领学生实现道德的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并重。教师需寻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从教材本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出发,充分挖掘童话中的德育内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每一篇课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在不同层面隐含着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渗透德育教育。德育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文本的整体内容上,还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在进行童话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所包含的德育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德育工作融于充满道德情感教育的文字之里,如春风化丝雨,于悄然无声中,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获得德育渗透。
(二) 课外延伸拓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教学童话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书面的解读上,而是要把在习得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中,要“引进来,走出去”,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扩大童话在德育的影响面,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课堂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还需要学生自己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学内涵。只有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优秀童话,才能有效掌握阅读的方法,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故事内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课外阅读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完经典的童话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原著中的文章,深化体验,对文章的道德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平时,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学生,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适当开设一些阅读课或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涵养心境。
(三) 营造童话般的环境,营造尊重童心、培植童真、激发童趣的德育理念
以童话为载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和地点,甚至利用学校里随处可见的一面墙,一条路,一个黑板、一棵树、一棵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童话的芬芳。校园里树起了安徒生的雕像,教学楼的长廊里挂满了绘本插画,广播里播放着好听的童话故事,甚至上下课的铃声都是童话里的音乐,校园童话、教室童话、长廊童话、草坪童话、墙上童话、地面童话无不显示着我们尊重童心、培植童真、激发童趣的德育理念。
(四) 借助童话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小学生体味道德的力量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更是好奇的,借助童话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学校可以利用校校活动、班级活动,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寓教于乐,结合班级联谊活动开展绘本自画,结合美术沙龙设计童话人物等。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味出童话中所蕴含的做人道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作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走出单一的教育路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童话为载体,将学生带到自由、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在童话的世界里体会道德价值的内涵,从而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商晓艳.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J].科技信息,2016(5):297.
[2]洪琼.展示童话魅力发挥育德功能——小学低年级童话育德的有效尝试[J].小学德育,2018(10):26-27.
[3]蔡红.关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刊,2017(9):178.
作者简介:
陈菊,重庆市,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