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

2019-04-03 05:40王艳秋
读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审美教育语文

摘要: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作为教师,我努力发掘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想;审美教育

古往今来,中国的语文教育家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极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语文教育思想,例如魏书生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符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六步教学法”;钱梦龙老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导读法;李镇西老师提倡教育民主化,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大胆改革,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旗帜等等。这些教育思想被众多的语文老师学习,引领着语文老师前进。而本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这些语文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指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导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我的审美教育思想,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开掘美感因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审美教育思想,大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感知美,理解美,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初中语文课本有许多名篇佳作,具备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和理性美,语文教师要努力开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因素,引领着学生,把每一堂课都变成一场愉悦的审美体验。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个特点,表现了对济南特有冬景的喜爱和赞美。“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从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一切的自然之美扑面而来,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广阔深远的想象和联想,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而高尔基的《海燕》,这篇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文章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锐利的思想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大家的喜爱,表现出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现代意识。文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字里行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革命者来自心底并付诸行动的倔强和韧性。这种在汹涌的海浪中享受着翱翔,在艰难的奋斗中享受着成功的积极心态,这种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人生之美,可以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激励和感染。课堂上,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和引导,会让处于奋斗阶段的学生发出类似的动力和愿望。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美的形象,反映着自然、社会、人生的艺术美感。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亲近文本,感同身受,在开掘文本意蕴的过程中,加深审美体验,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审美教育方式。

二、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带给学生美的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就应当在审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感受美的熏陶。在陶冶美的心灵基础上,生发出对美感热烈、持续、主动的追求。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导语、板书、朗诵、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如能多花费些心思,加以精巧的设计,都能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如诗经的《蒹葭》,作者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这一幅幅图画是多么美丽,在上课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一边领略这美景,一边聆听邓丽君《在水一方》的歌曲,再加以朗诵等形式,为感受文本中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做好铺垫。又如在教授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时,为使学生能充分在视觉上体会到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我们可以制作斑羚飞渡过程的动作视频,并配以悲沉的音乐,使学生充分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现的智慧美、奉献美和悲壮美。

在现代多媒体手段广泛使用的当下,一幅工整、条理、匠心独运的板书,同样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板书首先要注意字迹美,汉字字型的美丑,直接影响板书的艺术效果。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能够使用几种漂亮的字体板书,十分吸引学生。其次,板书要讲究布局美,布局是指板书整体部署和排列,整个板书具有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有的以其对称整齐为美,有的以其参差错落为美,有的以其新颖别致为美。再次,板书还要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美的板书,内容因独特、新颖的形式而益彰,形式因内容的科学、准确而更加优美。

三、 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审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要让学生借鉴课堂上学到的审美经验,给学生一双慧眼,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在语文课堂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活动情境,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比如在学习吴冠中《桥之美》时,学生开始都觉得桥在身边随处可见,习以为常,不以为美。因此我提前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出一期《桥的前世今生》的手抄报,让他们在搜集图片,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去发现各种环境中的桥,对桥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再通过在课堂展示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领会文章内容,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懂得去发现美、感受美。

四、 结语

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努力发掘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美教育,这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李红英.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J].学苑教育,2012(10).

[6]林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3.

[7]马冬良.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思维与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

[8]葛华东.论艺术鉴赏中的审美过程[J].浙江教育(教研版),2014.

作者简介:

王艳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审美教育语文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