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金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郁波教授认为科学素养有三个层面的解释:一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科学素养;探究欲望;探究过程;探究需求
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方法。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三方面的策略性思考。
一、引导提问,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花。科学始于问题,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提问成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最简便易行且易于控制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了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提问的质量,在提问时,教师既要考虑时间、效率等因素,又要充分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能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而在一定的理性、逻辑、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假设与做出猜测,则能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状态。
二、自主建构,体验探究过程
学生围绕某一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即學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所在,唯有学生亲历了、体验了,才能达成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那么把握好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时间至关重要。
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借助课件,满足探究需求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探究过程,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比如:在《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画像,请一位学生上来当模特,学生背对着大屏幕,对照自己的性状表说出自己的性状,教师画像,画完像:
师:像不像?
生:不像。
师:奇怪,老师刚才不是按照他的相貌中的性状双眼皮,高鼻梁,有耳垂,来组合的吗?怎么就不像呢?
生1:他的性状和上面的性状不一样。
生2:性状还有不同。
生3:一个相貌特征不止这些性状,还有很多很多。
师:你们真聪明!是啊,同一个相貌特征有很多种不同的性状,即使是同一个性状也有所不同。
师:我们再看这个性状图,比如高鼻梁就一种吗?
生:很多种。
师:性状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吗?
生:可以。
师:可以分出多少种?
生:无数种。(点击课件)
“画像”环节的教学是证明“我的相貌是唯一的”这一答案的有力证据。本环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的自述形象逼真地拼出画像,全班学生看后哗然惊叹,而后争先恐后地说出画像与同学相貌不同的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结语
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的形成是科学探究学习的目的,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不断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闫志雷.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养[J].考试周刊,2011(25):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