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对于时下的年轻人,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又能随意表达不满,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当中不少人希望这种机会多起来,并希望利用这种机会时受到的限制越少越好。这样的愿望到底说明了什么,该不该得到支持和帮助,年轻人自己又该为此做出哪些努力?中国足协近日印发的《中国足球协会入籍球员管理暂行规定》,成为最新一轮探讨上述话题的实例。
经过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程,在中国社会讨论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尚未让年轻人充分满意,但毕竟已经宽松多了。真正关注体育、热爱体育的年轻人,他们讨论的重点是怎样把中国足球搞上去,而不是琢磨如何借足球疏解郁闷,说一些自己也知道不大妥当或是换个环境就不敢说的话。
不能否认,中国体育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顺,亟待通过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健康规范发展。其中,足球比其他运动项目更开放,国际化、职业化程度更高,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更突出,人们表达意见的心情也就更迫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足球管理的深层矛盾已经了解得清楚透彻,很多时候还是感情主导。
无论对体育管理部门的能力,还是对网民的素质,都不必过分高估。这一次印发的规定,文字确实有欠推敲的地方,有的词不达意可能授人以柄,有的地方则暴露出管理思路落后。名为“管理与服务”,其实难见有关“服务”的字句,以致帮助入籍球员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识国旗、认国徽、唱国歌等起码的要求,都不如俱乐部党组织介入管理那么敏感。
足球踢得好不好,中国队能不能借归化球员之力闯到世界杯赛场上,这是中国足球运动绕不开的话题,但不是全部。网上有人平时未必接近足球,却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只等出现与足球多少能扯上边的动静,立马抖起十二万分精神,搜索离政治更近的切入点。足协印发的规定中,21条都引不起兴趣,唯有第五章的两条被揪住不放,一点都不意外。
近些年来,对有官方背景的新规和信息,不等搞清就先摇头,过后再看内容的坏毛病,害了不少年轻网民。归化,也就是接受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运动员,此事前所未有,也无可参照,想对具体做法表示意见,不能仅凭情绪和感觉,也不能以偏概全。有网民认为这些规定不是在找技术好的,而是在找听话的,写下这话的人完全没有注意到规定开头就言明针对的是已经正在办理和已完成入籍手续的球员,根本不存在为“寻找”而制定标准。
归化球员中的华裔本就有中国血统,理当重温中华传统文化或补上这一课。完全不具中国血统的纯粹老外申请入籍后,主动融入中国社会文化,对展现自身所长、踢好足球一定有益处。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会帮忙的。至于帮忙的方式,官方或半官方的要求犯不着硬邦邦的,有话好好说,民间的互学互助可能来得更自然更容易接受,多多益善。▲
(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