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慧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日益富足,对精神文化有着更为多元化的追求。戏曲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影响着许许多多代人,并伴随艺术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艺术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就戏曲艺术发展而言,表演在戏曲艺术中占据较高地位如何有机地、合理地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技能,让戏剧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在中国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创作出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剧目并创造出一批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戏曲演出人的执着追求。戏曲表演经验。为了呈现出良好的戏剧演出效果,本文指出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戏曲;表演;演出经验
在艺术场合,经常听到演员说“有感觉”、“找不到感觉”或感觉不能位之类的话,可见,“感觉”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有重要。这儿所说的感觉,是指演员要有一种艺术的敏锐性和灵感,这种感觉除了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因素之个,更多的应该是演员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和揣摩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才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果没有这种艺术感觉,很难成就一名出色的演员。尤其是事传统戏曲的艺术工作者,一出戏演出百次,甚至一辈子,很容易产生麻痹感,在这种重复表演中,要能真正做到每次演出都有首次演出时的新鲜感和激情是很不容易的。
一、戏曲表演应经过完备的训练
戏曲演员的表演,从教学到舞台演出的排练,常常是从外及内的。教学训练中的许多技能和成套的身段,都可以直接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去,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略作调整就可以了,例如起霸、趟马、走边……许多基本功的动作,组合以后也可以直接运用到人物的舞台行动中。可是斯坦尼体系的演员形体训练,基本上是芭蕾训练,主要是训练演员的气质,形体的协调,很难直接运用到人物的舞台行动中去。在戏曲演员的训练和排练中,老师首先把角色在舞台上的行动(身段),先教给演员,也就是从外部入手。有时候演员(学生)在学习时会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老师常常回答:“莫问,做一百遍!”老师也会说:“不要光是做,要走心!”老师的意思是,学生要在做的同时“悟”。也就是说,要从外到内,从体现到体验,这套身段动作才有生命。
二、戏曲表演技巧美的构建
从戏曲表演艺术的视角看,其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艺术,因而对表演者的技艺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技艺水平直接关系着表演的优劣。对于戏曲舞台艺术来说,剧本属于根本性问题,对戏曲艺术发挥整体影响,但表演技术水平才是制胜的法宝。众所周知,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基本功,即技术技巧。所谓的基本功,是戏曲表演中所需要的最为基本及重要的技术技巧。“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扎实戏曲表演技巧,才能使自身充满艺术气息,并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充分散发个人魅力,增强戏曲表演效果。
三、丰富创新戏曲表演的艺术模式
戏曲将有节律和较高文学性的诗词歌赋、民间音乐通过“唱、念”的技巧,加上身段造型、中国传统古典舞和民间舞、武打表演等构成舞台戏剧场面的基本程式。这些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并非随意想象而来,而是一代代戏曲前辈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研究和提炼,并且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整合而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艺术模式。这种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剧情、内容的不同而不断丰富与更新。往往是导演和表演者根据程式表演的基本规律发挥艺术创造力,灵活变通的设计人物所需的艺术语言,并且巧妙的融入其他艺术元素,经过复杂的组合构成人物的外部形态,通过这些外部形态进行人物内心情绪、情感的“体验”,再把对人物内心情绪、情感的“体验”赋予到外在形态。
四、以有限化身无限
戏曲演员并不是无所不能。一个演员通过选择特定的行当来扮演剧中角色,掌握舞台表演技巧就可化身許多个舞台人物。但是如何以有限的程式扮演性情品格各不相同的戏曲人物,这是每个戏曲演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戏曲表演有其特有的程式,而且各个不同行当其程式各不相同,演员在表演时,通过虚拟夸张、装饰、美化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不能仅凭借声音和学到的一些程式化的动作、身段演戏,而是要融程式以生活,化生活以程式,两者巧妙结合,以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来的真实感情,真实的感觉人物所处的环境,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这种感觉通过舞台技巧,艺术而准确的“演”出来。要想做到以有限化无限,演员在舞台上就要利用任何物件,有时是心中想象出来的环境或物件,来帮助完地成表演。这种时候,只要演员过程中程式化的东西自如地运用到不同人物身上,把戏曲程式化合乎情理地展现在舞台上,也只有这样,观众的想象力才能被演员的表演所感动。观众看来,才会感到满足。观众的满足,才是对一个演员的认同。
五、结语
研究和发掘戏曲艺术中语言以及唱腔的技巧,并将这些技巧结合生活化的语言与歌唱,更具真实感的表演来为我所用,是我们值得去勇敢尝试的。一个出色的演员要想在舞台上正确的把所握人物感觉,塑造生动的人形象,就要练就一身真功夫,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开阔艺术和生活视野,不仅仅是一表演家,更应该努力成为自己所属专业的学者。
参考文献:
[1]左鹏军.洪炳文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曲的创变[J].广东社会科学,2012(2).
[2]顾兆贵.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戏曲艺术,2004(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