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洪江

2019-04-02 09:59解黎晴
寻根 2019年1期
关键词:洪江

解黎晴

沿着沈从文先生当年的屐痕,从桃源溯沅而上,抵达沅、巫二水汇聚的五溪要津——洪江古城。至此,江面宽阔,水势浩大,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古城坐落在湘西名山嵩云山下,凤鸣高山,龙藏深水,山川形胜,让人沉醉。

繁荣的丝绸水路

河埠之上,仿佛昔日聚散盈虚,帆樯林立;石板路边,依稀当年迎来送往,商贾骈集;而布满苔藓的高墙深院,独具特色的门斗楼阁,蕴含丰厚的牌匾楹联,讲述着往日荣光。

据地方史志记载,洪江古城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唐,鼎盛于明清,发展成为“商贾蚁拥、万屋鳞次”的“巨镇”,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纳天下之繁华以通四海。早在吴楚相争时,就是楚国的桐油产地,滇黔、巴蜀的木材、山货皆在洪江集散,扳舵维舟下洞庭,争先恐后入长江。水运的繁忙,商业的崛起,给创业者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水手的号子,商贩的吆喝,游医的叫卖,艺人的锣鼓……岁岁聚集,年年交响。

这座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古商城,因雪峰天险,避过狼烟战火,留存着明清时期的商行、钱庄、镖局、药号、报社、会馆、戏院和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戌地方的讯把总署等古建筑三百八十余栋,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为国内罕见,全景犹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时期社会市井风貌的“清明上河图”。其中,有妙手回春的老郎中,能说会道的店小二,咿呀说唱的艺人,公正严明的总办,威武不凡的镖师,外圆内方的掌柜,刚正不阿的把总,纨绔堕落的烟民,才貌俱佳的风尘女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洪江“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的百业兴旺、空前繁荣的主要缘由,是以集散木业、桐油、白蜡、鸦片的四大生意。据民国19年(1930年)统计和民国22年(1933年)《中国实业志》载,其市场货币流通量在湖南仅次于省会长沙,素有湘西“小金陵”和“小重庆”等美称。商贸往来上通云贵、下达鄂沪。每年从春到秋,沿江两岸长达十八里的木排用一条条又粗又长的竹缆维系,随波逐浪,成为洪江一道不可再现的水上长城景观。洪江人曾用“见船不见河,见排不见江”来描绘当时的盛况。而闻名遐迩的洪江桐油经营者“大清油王”庆元丰号掌门人刘岐山,用原始的工具碾籽榨油、提炼加工后,桶装桐油堆积如山。品质纯正的“洪油”,是与瓷器、丝绸齐名的一大出口品牌。康熙初叶,洪江县令积极引导、扶持百姓广种油桐,一时湘西各县纷纷仿效,桐油成为沅水上游除木材以外的又一经济支柱产业。当年经常集结在洪江码头的是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的“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装饰,尾梢有舵楼”的连帆大舳。另据1938年《湘水道查勘报告》,有小苗船近千只。商家从这里一批又一批地成交起运,在一片摇橹的号子声中,漂洋,出海!就像沈岳煥先生在《常德的船》一文中所描绘的那样:“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为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

旧时,洪江的一条背街上隐匿着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亚洲饭店,此地日日酒宴,夜夜笙歌,燕语莺声,纸醉金迷,是五十七家妓院的头块招牌,熏风香透了几条长街。红灯高挂的畸形发展,也是刺激洪江商业日益繁盛的另一个原因。从《洪江市志·大事记》中得知,清咸丰五年(1855年)设立的“厘金局”,除了收取“烟税”外,还向青楼抽取一定数额的“花税”。这些大大小小的鸨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还携手组建了所谓的合法行业机构,并集资构筑了与其他各宫享有同等合法权利与地位的“三清宫”。据说,江畔半边街的一溜吊脚楼下,经常停泊着一只只五颜六色、张灯结彩的“花船”。夜幕刚刚降临时,“花船”上便纷纷亮起了红红的灯笼,飘起了靡靡的歌声,而不少醉意朦胧的船夫、魂不守舍的排哥,将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毫不吝惜地投入……

穿过上码头一条悠长的小巷,伫立在一处断壁残垣的古城墙上,抚摸着一座座锈迹斑斑、伤痕累累的古炮台时,眼前恍若闪现出一幕幕旌旗猎猎、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建武二十五年(49年),伏波将军统率四万兵马于征蛮途中在此屯兵防守,进剿五溪。嗣后,历史上的不少名将如石达开、吴三桂、曾国藩、贺龙、彭德怀、刘伯承等先后带兵路过,也给茶余饭后的人们留下抚今追昔的话题。

窨子老屋

洪江,西托云贵,东控辰沅,是进入大西南的一道必经门户。明清以降,很多通过经商发达起来的富贾巨绅,纷纷动用重金,购置宅地,大兴土木。一座座气势不凡的码头和风雨桥式的连通走廊,高大壮观的城墙和飞檐翘角的寺庙,楼堂会馆和深墙大院拔地而起,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洪江的古民居——窨子屋。

洪江的古窨子屋,融合了汉、侗、苗、瑶、土家等民族建筑的特点,一般是四扇三间,三柱四瓜或五柱六瓜,配以拖屋;大多为穿斗式结构,个别为抬梁式,属于经典的明清江南营造法式,具有显著的沅湘特色。窨子屋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或构筑于高坡,或坐落于深巷,或吊脚于江畔,通过高低错落的石阶河埠与曲折迥深的青石板路挽手牵连。从高处俯视,这片蔚为壮观的窨子屋大多按井字型南北分布,经纬纵横,可谓“街有多长,屋有多长,晴不沾尘,雨不积水”。

洪江的古窨子屋其外部造形和局部装饰以及院落布局十分讲究。一是地塞岩和瓦当除了大部分制出绳纹线条,柱础呈现出或鼓形或六方形的形态;二是门楣、楹柱、照壁、窗格,家具均刻有龙凤及云纹花草的精美图案,极尽婉转、袅娜和飘逸之美;三是斗拱等构件亦雕刻了许多的莲花或狮子、麒麟等栩栩如生的猛兽。这类两进两层、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的窨子屋的建筑格局,静默无声地昭示着商业浓郁的特性。那一扇扇门墙,并非平常的长方形平面直角开门,而是呈几何等边双斜角开门,一般前面一层是店面,高而宽敞;二层为客户兼货仓;三层属私密性极强的居室,楼上南北之间修有天桥相连,供晾晒衣物的晒楼三面或四面空壁,屋顶镶嵌的琉璃亮瓦上空。

随意步入一座三堂三厅的豪门大宅,环视四周,为高耸半空、浑然一体的青砖砌筑的封火墙,墙内堂屋、厢房两侧的墙体多双头层叠而起的马头山墙,墙上饰有形象古朴、造型生动的龙凤花鸟,还有戏曲人物、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堂极为高敞,廊阶铺筑又宽又长的青石板,院落中间,亦用石板铺砌一方四合天井,设置一口镌有诗词歌赋与梅兰竹菊的太平缸,以储水防火,或养鱼观赏。另外,假山、盆景、花圃、果木……占尽风情。天井除了观赏和通风采光之外,还暗寓了主人“四水归堂,财不外流”的风水理念。

漫步在古巷中,除了一般的龙虎雕刻不时映入眼帘,还惊奇地发现了两家双凤朝阳的浮雕!庭院轩亮、宽敞,花木点缀清雅,家家橙黄橘红,“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枝独拒霜”的芙蓉花却带露冲寒,醉舞秋风,默默地怒放,满树花影璀璨,处处可见“楚声西移”的烙印。

徜徉其间,你还会发现一些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仿宫殿式楼宇,多为会馆、茶楼、戏院、烟馆、报社、药局、客栈、绸庄、书院、学堂……且主要分布在城北的高坡街一带。这之间,要数雍正元年邵阳人建造的“太平宫”最有气派,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但门坊上的雕龙画凤、镂花凿图,以及意味深长的木刻楹联,依旧古风犹存。在沿街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门前,还可看到仍在使用百年前各式各样的木招牌、木铺台、木椅子、木货架,颇有“古为今用”的遗韵。

在一座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二重门古民居的封火墙前,稍稍驻足,走进大门,拐弯绕过中门,突然发现白石灰涂抹的院墙上色彩斑驳,镌刻着花草、飞禽、荷叶、园柳和前人的题诗,踱步堂屋,经主人提醒,发现窨子屋局部的細微变化,也让人叹为观止。一是天井由狭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二是门窗简洁明快。此外,一部分窨子屋还设计有逃生暗道和暗门,以供紧急情况下逃生和避险。暗道暗门设计之隐秘,如非点拨和指明,旁人绝难知晓——将人关入房内,锁上所有房门,而被锁之人仍可进出自如,甚至右面房进,左面房出,或楼上房进,楼下房出。其暗道不仅可以将自家窨子屋内前后左右楼上楼下相互沟通,更可与相邻的数家窨子屋相通相连。

行走在七冲八巷九条街中,缓缓阅读着三百八十多幢窨子屋,其中雄踞着六十多座宫、殿、祠、堂、寺、庙、院、观和一千多家店铺,经过岁月的淘洗,仍然容光焕发。

商都风韵

洪江,因水而兴,尽显繁华,既是行商坐贾的财富前沿,也是一座蕴含千年的文明宝藏。农耕文化与楚巫文化渗透、交融、升华,酿成一方摇曳多姿、风格独秀的洪商文化。原汁原味的傩戏、阳戏、川戏、花灯戏和辰河高腔,把人导入一种风情淳朴的艺术境界。传承久远并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刺绣、剪纸、年画、印染、陶艺、竹编、木雕、壁画等民间工艺,更是异彩纷呈。

洪江,历经沧桑巨变的五溪明珠写满了商海沉浮的传奇,繁华落尽,不变的是争相传唱的商都风韵。钟灵毓秀的山水之美孕育了古朴别致的建筑之美,精美绝伦的建筑则生发了底蕴丰厚的人文之美,而蓬勃富赡的人文则开枝散叶,烛照出大道无形的未来之美。

猜你喜欢
洪江
洪江酸辣粉
洪江古商城:明清商业盛景的活化石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镇党委书记充当恶势力“保护伞”获刑
镇党委书记充当恶势力“保护伞”获刑
致洪江(组诗)
洪江小笼包
明清苗疆治理与边疆商业城镇的形成
我行我秀
空巢老人“火拼”:为了那一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