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听说考试Part B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片段(仅一遍),明确自己拟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据中文提示,准备20秒钟后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计算机将回答考生的提问;然后计算机向考生提出五个问题,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包括片段和计算机的回答两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考生有10秒钟的准备时间。
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要义;
2. 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 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 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 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 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 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本人这个学期担任高三理科重点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高二的时候对两个班11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 视频片段只播放一遍,速度快,百分之二十的考生关注点集中在观看而不是用心听,因此很难抓住重要的信息点。
2. 三问实际上就是考生翻译3个中文问句,主要考查疑问句的基本结构及语法知识,百分之二十的考生在疑问词的选择、疑问句语序以及内容的完整翻译方面都有所欠缺。
3. 五答主要考查考生信息获取能力,百分之五十的考生缺乏宏观了解长段话语、建立语境的能力和听懂重要细节的能力(人物、事物、行为、时间、对象、数字等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4. 百分之十的考生平时不注重培养记忆能力,没有养成边听边做好笔记的习惯。因为不清楚5个问题来源于特定地方,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记笔记,记什么,如何记,缺乏应试的基本功。
1. 熟悉问句结构
三问部分通常考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的口头表达。考生最容易失分的点有以下几项:疑问词和句型错误、时态、语序、语法错误,名词、频度副词漏译错误等。
考生应首先确认是用一般疑问句还是用特殊疑问句。如果是特殊疑问句,选用正确的疑问词,在问答过程中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等,并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因此,让考生牢记以下结构:
一般疑问句有以下四种:
(1)Be+主语+其它?
(2)Do/Does/Did+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3)情態动词+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4)Have/has +主语+过去分词+其它?
特殊疑问句:
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常用的疑问词有what, who, whose,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等。
以广东省2018年高考听说考试C套题为例:
问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特殊疑问句,选好疑问词)
Why do they do so?
问2:那意味着我可以穿任何衣服吗?(一般疑问句,选用助动词)
Does that mean we can wear any clothes?
问3:我怎么知道在公司我该穿什么?(特殊疑问句,根据“怎么”选择疑问词how)
How can I know what to wear in my company?
在熟悉疑问句的结构后,每天可以布置相关的翻译练习或者课前口头提问。本人用近五年高考真题的三问,让考生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晨读,并与同桌互相提问,然后有意识地背诵一些经典问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三问这部分的得分率明显提高。
2. 掌握解题技巧
(1)明确角色,大胆预测
在播放视频前,要根据所给信息,明确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大胆预测视频内容。
(2)了解特点,有的放矢
一般情况下,视频内容可以回答第一、二个两个问题,三问中电脑给出的答案分别含有后面第三、四、五个问题的答案。回答时,要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多答,更不能答非所问。
(3)抓住要点,巧做笔记
首先,考生要明白记什么。
①记涉及时间、年代、数量等的数字,因为数字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②记转折后的信息,一般来说,在but, however, in fact等表示转折的词后的内容往往是出题的地方。
③记录出现because, when, the most等的那些句子的信息点,因为这些也很有可能是设题点。
④需要重点记录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
⑤准备提问时,可简单写下问句,特别是疑问词,确保能比较顺畅的录音。
其次是懂得如何记。
为了锻炼记笔记的速度,平时训练要养成用最简洁的符号记录信息的习惯,如首字母、箭头、线条、汉字等。
有了较完善的笔记,考生就可根据笔记内容做出恰当回答。
3. 合理整合教材
人教版教材听说部分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繁多,不能直接照搬,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将课本内容整合或改编为实用的课例。
人教版Book6 Unit3 Workbook的听力材料,医生与高三一位考生之间的对话,谈论压力问题,贴近生活。本人将教材听力材料加以改编,将题型设计成高考听说考试题型Part B Role-Play。本节听说课通过对教材的重新改编调动了考生的热情,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针对性训练,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在角色扮演环节中正确传递信息,表达出意思和想法,并且能够做到语言运用得体,表达顺畅流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