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2019-04-02 05:53蔡桂婵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托拉

林 英,蔡桂婵, 刘 军

(1.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1300;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应室,广东 广州 510120; 3.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1300)

上消化道出血是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发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1]。目前,上消化道出血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质子泵抑制剂为临床常用药物[2]。质子泵抑制剂是H+-K+-ATP酶抑制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酸过度分泌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促进溃疡面的修复[3]。本研究比较了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0例。纳入标准:有呕血或者便血的临床症状,可伴有腹痛、头晕及心悸等。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合并严重肝肾衰竭、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每组60例。A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6~65岁,平均(40.23±8.35)岁;胃溃疡出血2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5例,复合性溃疡出血15例;病程1~8 d,平均(2.92±1.79) d。B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3~64岁,平均(40.35±7.82)岁;胃溃疡出血2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2例,复合性溃疡出血18例;病程1~9 d,平均(2.96±1.61)d。C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65岁,平均(41.19±7.91)岁;胃溃疡出血21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9例,复合性溃疡出血20例;病程1~9 d,平均(2.73±1.81) d。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并根据患者的贫血情况给予输血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规格:40 mg)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日2次;B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规格:40 mg)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日2次;C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规格:40 mg)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日2次。三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出血量、空腹胃液p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2 d,出血停止;有效:治疗3~4 d,出血停止;无效:治疗4~5 d,出血未停止。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成本-效果分析

计算成本-效果比,成本为净成本,效果以总有效率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表示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所需要增加的治疗费用,其值越低,经济学效益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呕血、黑便次数及出血量比较

治疗第1、3和5日,三组患者呕血次数和黑便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日,三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第1日,且A组患者第1、3日的出血量明显多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呕血、黑便次数及出血量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frequency of haematemesis, frequency of tarry stool and amount of bleeding among three groups

注:与A组对比,aP<0.05;与第1日对比,bP<0.05

Note: vs. group A,aP<0.05; vs. the 1stday,b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比较

治疗前,A、B和C组患者平均空腹胃液pH分别为1.53±0.64、1.51±0.53和1.55±0.42,三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组患者平均空腹胃液pH分别为4.52±0.74、5.63±0.71和5.58±0.67,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胃液pH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平均空腹胃液p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B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三组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C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最低,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急性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便血、呕血等,多数患者还会伴有严重的血容量减少所导致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死亡率在老年人群中极高,因此该病的治疗极为重要。

表2 三组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Tab 2 Results of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注:以C组为对照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

Note: calculat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with group C as control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为临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当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溃疡累及基底部血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即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因贫血而发生晕厥,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早明确诊断、止血并修复溃疡面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降低复发率的关键[5]。质子泵抑制剂常被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但其种类较多,如何做出适当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1、3和5日,三组患者呕血次数和黑便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1、3日的出血量明显多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埃索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的止血效果更为迅速。研究结果显示,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后,机体可通过凝血机制制止创面出血,但胃液中胃酸浓度过高对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有抑制作用,影响凝血效果[6-8]。因此,提高胃液的pH,既可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又有利于机体凝血功能的发挥,及早止血。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均为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的pH[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3、5日,三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第1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组患者平均空腹胃液pH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三种药物的药理机制相似,但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奥美拉唑的生物利用度约为45%,泮托拉唑约为75%,埃索美拉唑高达85%及以上[12-14],故埃索美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更优[15]。本研究中,A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胃液pH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C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最低,表明泮托拉唑的经济性最高,其次为埃索美拉唑。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均良好,其中,埃索美拉唑抑制患者胃酸分泌的效果更显著,止血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泮托拉唑具有最高的经济学效益。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托拉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临床常见两种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益生菌联合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对其临床症状的影响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RP—HPLC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的溶出度
世界最大私人博物馆 开放17年后将关闭
奥美拉唑与胶体果胶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