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出土6539 号西夏文《明堂灸经》 考释

2019-04-02 06:14梁松涛
敦煌学辑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夏文明堂太平

梁松涛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2)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针灸文献共有四种本子: 一、 俄藏Инв. No. 2630 《明堂灸经第一》, 西夏文行草抄本, 存9 页, 第1、 2、 8 页单栏。 正文十六个半页, 每半页五至八行, 行十六至十九字。 第1 页为封面, 书西夏文 “”( 《明堂灸经》 第一)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编《俄藏黑水城文献》 第10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211-219 页。 相关研究详见聂鸿音《西夏译本〈明堂灸经〉 初探》, 《文献》 2009 年第3 期, 第60-66页; 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研究》, 北京: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第409-442 页。。 二、 俄藏Инв. No. 4167 《明堂灸经第五》, 西夏文抄本,行楷小字, 缝缋装, 存2 页, 有明显水渍及破损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编《俄藏黑水城文献》 第10 册, 第220-221 页。 相关研究详见聂鸿音《俄藏4167 号西夏文〈明堂灸经〉 残叶考》, 《民族语文》 2009 年第4 期, 第60-64 页。 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明堂灸经〉 残叶考》, 《文献》 2017 年第3 期, 第16-19 页。。 三、 英藏Or. 12380-2457C、Or. 12380-2458, 为《明堂灸经》 序言及用火法部分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等编《英藏黑水城文献》 第3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第112-113 页。相关研究详见王荣飞《英藏西夏文〈明堂灸经〉 残叶考》,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9 年1 期, 第116-119 页。 汤晓龙《西夏文〈明堂灸经〉 补考》, 《宁夏社会科学》 2018 年第5 期, 第212-214 页。。 四、 《俄藏敦煌文献》 第17 册,Дх.19078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编《俄藏敦煌文献》 第17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第338 页。, 西夏草书抄本, 存1 页, 四行, 为《明堂灸经》 卷五内容②关于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献的和互窜问题学界已多有研究, Дх.19078 已被认定为黑水城文献, 详见荣新江《 〈俄藏敦煌文献〉 中的黑水城文献》, 收入氏著《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第173 页。。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针灸文献所依据的底本基本都与《明堂灸经》 有密切关系, 这些文献提供了不见目前汉文献的不同版本, 不仅丰富了中医古籍内容,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而且为研究针灸文献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提供新的实物证据。

黑水城出土的编号为Инв.No.6539 为西夏文《明堂灸经》 的另一种版本, 现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 此文献迄今未获刊布和解读。 该文献存3 页, 行草抄本, 各页内容并不关联。 第1 页存一面, 八行, 行二十字; 第2 页存两面, 每面六行,行七至十七字不等; 第3 页存一面, 七行, 右侧有西夏文汉文混合表格, 两行, 西夏文在上, 汉文在下, 其后为五行西夏文, 行十一至十九字不等。

目前学界的研究可以证明,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明堂灸经》 所依底本应与《太平圣惠方》 中的针灸著作有密切关系。 《太平圣惠方》 为宋代官修医书, 全书共一百卷, 其中第九十九卷为针法专论, 详载291 个腧穴的定位、 主治, 其内容主要源于《甲乙》 《千金》 《千翼》 《外台》 等著作。 为灸法专论, 从取穴、 灸法顺序、 用火与艾灸禁忌、 灸疮的治疗, 所记灸法十分丰富, 对后世针灸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Инв.No.6539 现存3 页各内容之间并无关联, 故在录文时按照各页分别录文。

(一) Инв.No.6539 第1 页

【录文】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等编《英藏黑水城文献》 第3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第112-113 页。相关研究详见王荣飞《英藏西夏文〈明堂灸经〉 残叶考》,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9 年1 期, 第116-119 页。 汤晓龙《西夏文〈明堂灸经〉 补考》, 《宁夏社会科学》 2018 年第5 期, 第212-214 页。

【注释】

“经穴” 指隶属于十二正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 又称“十四经穴”, 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 其主治作用也和相应的经脉循行路线相关。 历代文献记载的经穴的数目是逐渐增加的。 经穴根据不同的经脉名称有不同的分类, 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 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 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 脏腑之病症, 同时又是针灸施治的部位⑥参见傅世垣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卷》 “经穴” 条,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 第163 页。。

【直译】

1. 黄帝歧伯之问言, 若人噎病生, 百食味啖不能

2. 者, 何如穴位上灸则抛弃上愈也? 歧伯曰: 人之噎病

3. 五者有, 一者气噎、 二者忧噎、 三者食噎、 四者倦噎、

4. 五者思噎, 此者皆阴阳不和, 三种蔽断, 湿洫昧因, 方然5. 气蔽不和久依, 噎病成也。 气噎者, 二乳间肋中

6. 穴位上灸可。 忧噎者, 五第关节以下二于边一寸五分所

7. 食噎者至而乳根穴上灸所可。 倦噎者, 七第关节以下二上

8. 边一寸五分所至胸绑穴位上灸所可。 思噎者, 胁

【意译】

1. 黄帝问歧伯曰: 若人患噎疾, 百味珍馐不能而食

2. 者, 灸何穴而立得其愈? 歧伯曰: 人之噎病

3. 者有五: 一曰气噎、 二曰忧噎、 三曰食嗜、 四曰劳噎、

4. 五曰思噎。 此皆由阴阳不和, 三焦膈绝, 津液不利, 故令

5. 气蔽不和久依, 噎病成也。 气噎者, 二乳间肋中

6. 穴位上灸; 忧噎者, 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7. 食噎者, 灸乳根, 征两乳下各一寸六分; 劳噎, 灸膈俞, 在第七椎下两

8. 旁各一寸半, 至膈俞上灸。 思噎者, 胁

此页文献主要记述黄帝与歧伯的之间关于噎病的对话, 主要论述五噎的病机及灸疗穴位。 其中涉及乳根穴、 膻中穴、 膈俞穴。 查检汉文典籍, 《太平圣惠方》 卷一百《具列四十五人形》 中也有关于噎病相关论述①[宋] 王怀隐编《太平圣惠方》 卷100 《具列四十五人形》, 第3223 页。:

黄帝问歧伯曰: 凡人患噎疾, 百味珍馐不能而食者, 灸何穴而立得其愈? 歧伯答曰: 夫人噎病者五般: 一日气噎、 二曰忧噎、 三曰食嗜、 四曰劳噎、 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 三焦膈绝, 津液不利, 故令气隔膈不调成噎疾也。

气噎, 灸膻中, 在两乳间;

忧噎, 灸心俞,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食噎, 灸乳根, 征两乳下各一寸六分;

劳噎, 灸膈俞, 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思噎, 灸天府, 在腋下三寸。

(二) Инв.No.6539 第2 页(图1)

此页的阅读顺序应为右面半叶, 后左面半叶。 此内容均为灸疗的禁忌问题, 分为三个段落, 每个内容另起一段, 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标题, 第二个标题为(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第三个标题为(四季人神不宜灸)。

Инв.No.6539 第2 页右

【录文】

【注释】

【直译】

1. 天药医师要安日, 一月卯、 二月寅、 三月丑、 四

2. 月子、 五月亥、 六月戌、 七月酉、 八月申、 九月未、

3. 十月午、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4.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左胁处、 秋右胁处、

5. 夏在脐处、 冬在腰处。 又男忌除日、

6. 女忌破日。 终。

【意译】

1. 天医医师要吉日, 一月卯、 二月寅、 三月丑、 四

2. 月子、 五月亥、 六月戌、 七月酉、 八月申、 九月未、

3. 十月午、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4.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左胁处、 秋右胁处、

5. 夏在脐、 冬在腰。 又, 男忌除日、

6. 女忌破日。 终。

此段记述灸疗时的禁忌问题, 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天药医师请安日和四季人神不宜灸, 查检汉文医籍, 《太平圣惠方》 卷一百其内有《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四季人神不宜灸》, 并且其前后顺序页和西夏文字顺序、 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今将《太平圣惠方》②[宋] 王怀隐编《太平圣惠方》 卷100 《具列四十五人形》, 第3208 页。中相关内容转录如下: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正月卯、 二月寅、 三月丑、 四月子、 五月亥、 六月戌、 七月酉、 八月申、 九月未、 十月午、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在左胁、 秋在右胁、 夏在脐、 冬在腰。

又男忌除日、 女忌破日。

Инв.No.6539 第2 页左

【录文】

①=

原文脱“”, 据上下文补。

原文此字后有“”, 旁有灭字符号。

【注释】

关于它们的由来, 《协纪辨方书》 释曰: “建者, 一月之主, 故从建起义而参伍于十二时辰, ……建次为除, 除旧布新, 月之相气也。 一生二, 二生三。 三者, 数之极,故曰满。 满则必溢, ……继满, 故必以平也。 ……平则定……定则可执矣, 故继之以执。 执者, 守其成也, 物无成而不毁, 故继之以破。 对七为冲, 冲则破也。 救破以危。……既破而心之危。 ……夫心能危者, 事乃成矣。 ……既成必收。 自建至此而十。 十,极数也。 数无终极之理, 开之。 开之云者, 十即一也。 一生二, 二生三, 由此一而三之, 则复为建矣。 ……开为生气也。 气始萌芽, 不闭则所谓发天地之房而物不能以生,故受之以闭终焉。 唯其能闭, 故复能建, 与易同也。”③[清] 允禄等《协纪辨方书》,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第811 册, 第236-238 页。十二时辰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

【直译】

1. 诸人医者, 破日不灸不, 若病人行年命宫上

2. 有破, 男女力所败者, 手放灸为, 则病

3. 加深增加为, 若医善人是, 则损日不择, 若骤

4. 今病遇相遇, 则安不安谓何? 手若病

5.□□药以医不愈, 则《明堂灸经》 中言灸得不

6. 穴位令是, 亦一、 二、 三柱各灸许有。

【意译】

1. 凡医者, 不知破日不灸, 若病人行年命宫上

2. 有破, 男女气弱者, 放手施灸, 则病

3. 患加重。 若善医达士, 不择损日, 若遇卒

4. 急暴患, 则何暇选择避忌? 手若病

5.诸般医疗不瘥, 则《明堂灸经》 中言不得灸

6. 穴位, 亦许灸一、 二、 三壮。

此段内容主要记述各种灸疗禁忌在遇到卒急暴患类疾病时的变通做法, 应为在前面两个禁忌杂忌傍通不宜灸有密切联系。 查检汉文医籍, 《太平圣惠方》 卷100 其内有《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四季人神不宜灸》, 并且其前后顺序页和西夏文字顺序、 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今将《太平圣惠方》①[宋] 王怀隐编《太平圣惠方》 卷100 《具列四十五人形》, 第3208 页。中相关内容转录如下:

凡医者, 若不能知此诸般禁忌, 趋吉避凶, 妄乱针灸, 非惟不能愈疾, 甚至或致患人伤命, 为害非轻。 若逢病患, 年命厄会处, 男女气怯, 下手至难, 通人达士, 岂能拘此哉! 若遇卒急暴患, 何暇选择避忌, 即不可拘此若是禁穴。 诸般医疗不瘥, 明堂许灸一壮至三壮, 更宜以意详之。

此页文献与《太平圣惠方》 卷一百《杂忌傍通不宜灸》 相比有几处不同: 一、 在行文表达上, 西夏文在表述月厌、 月激、 月杀、 月刑、 六害时在行文中用双行小字横向书写。 二、 月杀下脱戌、 丑, 并且未、 辰位置颠倒; 月刑下脱巳、 子、 辰, 并且未下脱戌。 六害部分因有残缺, 故不知其是否脱文, 但其排列顺序与《杂忌傍通不宜灸》 的排列顺序明显不同。

(三) Инв.No.6539 第3 页

此页一面, 前两行内容似与第三行内容没有直接关联, 可能前两行内容为另一件文献的结尾部分。 本页前一行为西夏文和汉文对应的表格形式。 今将表格去掉, 只录文字。

【录文】

此前行内容似与第三行内容没有直接关联, 可能前两行内容为另一件文献的结尾部分。

【注释】

1.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2.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3. 杂损灸得不。 章句横读。

4. 正 月、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一、 腊 月, 月 厌、 戌、申、 酉、

5.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月激、 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6. 辰、 辰、 未、 未、 未、 月 杀、 辰、 未、 戌、 未、 辰、 丑、 戌、 未、 辰, 月刑、 申、

7. 午、 丑、 寅、 酉、 未、 戌、 亥、 卯, 六害、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辰

【意译】

1.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2.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3. 杂忌不宜灸。 字句横读。

4. 正 月、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一、 腊 月, 月 厌、 戌、申、 酉、

5.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月激、 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6. 辰、 辰、 未、 未、 未、 月 杀、 辰、 未、 戌、 未、 辰、 丑、 戌、 未、 辰, 月刑、 申、

7. 午、 丑、 寅、 酉、 未、 戌、 亥、 卯, 六害、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辰

此段文字主要记述杂忌旁通不宜灸的情况, 查检汉文医籍, 《太平圣惠方》 卷一百《杂忌傍通不宜灸》 内容一致,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不同, 今将《杂忌傍通不宜灸》①[宋] 王怀隐编《太平圣惠方》 卷100 《具列四十五人形》, 第3208 页。转录如下:

杂忌傍通不宜灸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月厌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月激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辰、 辰、 未、 未、 未

月杀丑、 戌、 未、 辰、 丑、 戌、 未、 辰、 丑、 戌、 未、 辰

月刑巳、 子、 辰、 申、 午、 丑、 寅、 酉、 未、 亥、 卯、 戌

六害巳、 辰、 申、 寅、 巳、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通过以上解读, 明确了6539 号内容应译自汉文的某种灸经文献, 但三页内容各自独立, 不互相衔接。 经考订, 此文献涉及的灸法禁忌与《太平圣惠方》 卷100 内容基本一致, 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些微不同, 或为脱文, 或为在一些原本的细节上做了一些改动, 可以确定: 6539 号文献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为《太平圣惠方》 卷一百《杂忌傍通不宜灸》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四季人神不宜灸》 内容, 只是西夏人在抄写翻译这些文献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兴趣有一定取舍, 同时在西夏文献传抄过程中, 有较多的脱文、 倒文。

黑水城出土的这五个编号的西夏文针灸文献均为《明堂灸经》 内容, 其所依据的底本均与《太平圣惠方》 卷100 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其前后顺序也与《太平圣惠方》卷100 顺序相同, 很有可能这批文献的摘抄底本为同一个。

敦煌出土的针灸文献也涉及《明堂灸经》 内容, 敦煌出土的S.5737 《明堂灸经残卷》②图版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 》 第9 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107 页。内容也为每月每日人神所在不可灸。 《宋史·艺文志》 中著录有“ 《黄帝灸经明堂》 三卷”③[元] 脱脱等撰《宋史》,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年, 第5303 页。, 太平兴国三年, 王怀隐在编纂《太平圣恵方》 时将此书内容收入卷一百中, 命名为《明堂灸经》。 《太平圣恵方》 卷一百中关于针灸禁忌的内容主要有灸疗穴位、 灸疮的治疗及灸疗时的禁忌, 如“日神忌不宜灸避之吉”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人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十二时忌不宜灸” “杂忌傍通不宜灸”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等内容。 敦煌及黑水城出土的《明堂灸经》 残卷内容虽然抄写时间不同, 但其内容多有相同之处, 反映了《明堂灸经》 在西北地区的流传状况。

黑水城出土的其他医药文献, 如: 4384 “无比山药丸” “五补丸” 等医方均来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①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 北京: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第295 页。。 很有可能宋代两部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内容曾在西夏地区流传, 并被西夏民间医家广泛接受。 可见, 中原医学在这一时期已被周边民族地区广泛接受。

猜你喜欢
西夏文明堂太平
太平风俗美
探访明堂天堂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
一垄地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