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平
摘要: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可塑性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凸显,但缺乏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需求不匹配,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势在必行。以《基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通过专业课程对接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环节、制定全面性、过程化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会计专业; 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基层财务人员。而基层财务人员是直接接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或取得的经办人员,其工作过程中是否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企业当期的财务信息正确与否,更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盈亏与否。因此,该岗位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其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必须过硬。对此,将职业素养融入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培养过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尤为重要。下面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为例,剖析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一、会计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
作为服务性职业,会计是直接接触企业血液——货币资金的特殊职业。其工作内容较为繁琐,且不得出半点差错,还要及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更要起到参与管理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日趋强烈。
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所谓会计职业素养是指会计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含职业理想、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其中前三项是内在素养,职业技能是外在表象。会计职业素养还可以具体表现为持续学习、沟通协调的职业能力,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坚持准则、廉洁自律的工作纪律,客观公正、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过硬的会计职业技能等。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应将其贯穿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老牌专业,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细则。明确指出了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教授学生会计岗位专业技能,更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习惯、道德等职业素养。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院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引进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塑造较高的职业素养。很多院校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塑造专业功底深厚、职业操守高尚的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示范、影响的作用。但也有很多院校的专业课程重技能、轻职业素养,认为职业素养培养属于德育、语文等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只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可,显然曲解了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发挥其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三、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专业引导
专业引导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起着专业启蒙的作用,更对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引导不仅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融入所有课程体系,且各有分工。但很多院校的专业引导仅开设新入学教育,且流于形式,在日后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少之又少,致使学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引导,从而在职业素养养成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
(二)缺乏具体化素养对接
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每门专业课均有明确的职业技能对接,且有具体的专业技能级别要求,但缺乏具体化的职业素养对接。即什么课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哪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均未体现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轻视其他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引领下,很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认为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忽视了职业操守、纪律及职业习惯的培养,往往对其日后的实习、就业带来很大的职业隐患。
(三)缺乏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情境导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传统的教授法、案例法等仍然占主导地位,不能巧妙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
(四)缺乏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分为纯粹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体系及理论性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较为凸显的重要过程。传统专业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教学为辅,为了实现证书通过率或本科升学率,很多院校尽力压缩甚至直接取消了实訓教学内容,实训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由于专业课程缺乏对应的实训教学环节,致使学生被迫接受理论教学,没有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就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对应岗位的职业素养需求。
(五)缺乏客观性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评价并未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评价中。会计专业课程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比较欠缺,缺乏具体职业素养对接,更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在具体授课环节中,如遇到金额、日期、收款人等重要信息时,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但未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当中,即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致使学生仅重视专业知识,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基础会计》课程融入职业素养具体策略——以现金盘点教学内容为例
《基础会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的入门核心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根基、核心、导向作用。该课程中的“现金盘点”是出纳岗位的日常工作之一,并且在资产清查中占有首要地位,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内容之一。且现金盘点要求出纳岗位人员必须在场,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及职业态度等都是较为全面的检查过程。现金盘点的具体处理流程分为多种情况,从学情分析层面而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教学大纲要求而言,更是会计考级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以现金盘点内容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合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流程见下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阐述现金盘点在出纳岗位中的至关重要性,提出出纳岗位必须具备严谨认真、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综合职业素养。然后通过视频播放,导入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根据视频中出纳人员的引领,了解现金盘点的重要性,对现金盘点具体要求有个初步认知。通过教师的专业引导(专业引导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本次专业引导主要强调现金盘点在出纳岗位中的重要性,明确告知学生必须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升专业技能等),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具体任务是掌握现金盘点方法、盘点结果的账务处理;具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现金盘点报告单的填制要求和盘点结果的具体业务核算;养成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熟练现金盘点的业务操作技能。在此环节,巧妙地运用情境导入,实现教学内容与出纳会计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分解任务
对接出纳岗位现金盘点工作需求,将现金盘点任务分为盘点操作(实地盘点、填制现金盘点报告单)、盘存结果比对及处理、案例分析等三个层层递进的子任务。其中盘存结果比对及处理具体包括:溢余结果的发现处理,及查明原因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处理,短缺发现处理,及查明原因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处理。
(三)实施任务
1.现金盘点。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组归纳现金盘点的方法、要点,以及现金盘点报告单的填制内容,并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及认真谨慎的职业态度。其次,要求学生根据实训操作资料,组内分配任务,独立完成现金盘点报告单的填制。实训操作资料:2016年12月31日,盘点现金为:100元30张,50元6张,日记账当日余额为1000元。经查明原因显示,其中800元属于应向润扬公司支付的款项,1500元属于无法查明原因。2017年12月31日,盘点现金为:100元10张,日记账当日余额为3000元。经查明原因显示,其中1000元属于出纳员王林的失误导致,1000元属于无法查明原因。
2.盘存结果比对及处理。现金溢余处理:回放导入视频中的现金溢余处理环节,对接出纳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得出账存小于实存的结论,并计算出现金溢余金额为2300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处理发现溢余的业务操作为:借:库存现金2300元,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300元。小组成员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梳理溢余账务处理情况,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对应科目。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300元,贷:其他应付款润扬公司800元,营业外收入 1500元。
现金短缺处理:引导学生得出账存大于实存的结论,并计算出现金短缺金额为2000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处理发现短缺的业务操作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000元 贷:库存现金2000元。小组成员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梳理短缺账务处理情况,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对应科目。借:管理费用 1000元,其他应收款:王林1000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00元。
该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完成现金盘点报告单的填制及现金溢余及短缺的发现及处理账务。从中学生会根据出纳岗位对现金盘点的要求出发,从而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该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协作、客观公正、严谨认真等职业素养。
3.案例分析。根据课前导入教學平台的分组情况及任务要求,结合系统中甄选出的仿真案例,要求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具体操作要求为:填制现金盘点报告单、盘点结果的账务处理、期末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的账务处理。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坚持准则的工作纪律,客观公正、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过硬的会计职业技能。
4.检查任务。检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小组自查、组间互查和教师检查。要求学生在自查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然后教师对小组成果进行检查。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将检查结果登录到教学平台上。经过多重检查,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5.任务评价。采取教师课前设定的多重评价主体及综合评价项目。评价主体具体有个人、小组和教师,各评价主体及时在教学平台上做好过程性评价记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项目主要有: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参与、态度是否端正)、职业习惯(课前准备情况、处理业务是否有序、物品摆放情况等)、准确率(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精确度(是否坚持会计准则)、合作协调配能力(是否客观公正)、学习能力等。最终生成综合评分,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职业素养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配专业课程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首先,将专业引导融入各专业课程中,且明确分工,每门专业课肩负着会计岗位或具体工作的专业引导,进而形成专业引导体系,让学生有目标可循,为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岗位需求,明确各专业课程的专业技能及其他职业素养培养任务,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由于专业技能与职业习惯、态度、作风等互相练习、密不可分,且很多专业课都涉及多重职业素养内容,所以在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求所有专业课完成明确的专业技能任务的同时,肩负其他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
(二)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专业教师应结合具体专业课程,充分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导入、主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达成教学效果的同时, 巧妙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养成职业习惯。
(三)充分挖掘专业课中实训教学环节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较为凸显的重要过程。首先,专业课程教学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明确职业技能及其他职业素养要求,在注重考证通过率及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充分发掘实训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其次,注重发挥实训教学环节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在学生明确本课要培养的职业素养对接后,通过实训环节,感同身受地理解对应岗位的职业素养需求,对其职业素养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制定并发挥客观性评价体系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映射效果
首先,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应着重突出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及达标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其对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视程度。其次,将职业素养培养及评价纳入对学生的日常考核中,形成过程性评价,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次,应制定合理性、客观性、延展性的专业课程终结考核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进而突出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充分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夏燕兰,陈加国,丁守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2(4):5-8.
[2] 贺志强,任培华,娄建玮,焦重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7,13(4):23-26.
[3] 袁健,潘诗扬.新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浅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7,13(4):27-29+46.
[4] 蒋书良.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审计专业学生财务审计能力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447.
[5] 肖薇, 金治中. 从用人单位视角探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市场,2017,(2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