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段成哲
摘 要:文化兴则国运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正确认识并弘扬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抉择。
关键词:革命文化;文化自信;时代价值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应当弘扬革命文化。正确理解革命文化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弘扬革命文化的路径至关重要。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阐释与特质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阐释
革命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文中所指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时期产生的文化,实质上就是革命文化。
从理论内涵上讲,革命文化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政治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对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路线和政治保障等进行的文化价值建构。从文化组成内容上看,革命文化是由革命理想、革命价值、革命精神、革命制度、革命纲领和革命成果等内容组成的文化形态。革命文化的核心是革命精神。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采借整合西方文化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的文化形态。
(二)革命文化的特质
(1)科学性是革命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革命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学说,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真正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其次,马克思主义学说有着很强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学说,能够为我们在“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提供“指导性的线索”是正确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钥匙。事实上,革命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而形成的。因此,革命文化具有真实的科学性。科学性是革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
(2)时代性是体现革命文化具体形态的特征
纵观20世纪的世界历史,无论是民族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可以被称为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主题。我国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内容和精神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不同的革命精神表现形式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内容,展现了革命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时代性。
(3)民族性是革命文化的民族标志
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革命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既吸取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革命文化又是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的爱国情感、忧患意识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属性,都被内化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也体现了革命文化独特的民族性。
(4)人民性是革命文化最独一无二的特征
革命文化是由党带领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亲手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物,充分反映了以无产阶级为主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思想、革命愿望、革命精神、革命行为和革命成果,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充分展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传播。因此,革命文化天然继承了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这种产生于人民群众内部的革命文化,更加符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最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革命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民性。
(5)创新性是革命文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
文化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强调不断地批判和不断地创新。革命文化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在不同的时期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内涵也在改变。革命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围绕革命目标的转换,先后诞生了不同形式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接受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并积极从革命实践中汲取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加强创新,最终形成丰富的革命文化。
二、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也来自于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来自于革命斗争年代所形成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形成于革命戰争年代,但新时代革命文化对于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仍然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
(一)革命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革命时期,革命文化一直以其丰富的内涵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革命动力,在当代依旧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
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革命文化建设,对无产阶级和农民以及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此外,对待党员干部,党以铁一般的纪律和清明廉洁的作风严格要求,为党培养出了一批后备力量,更吸引了一大批群众向党组织靠拢,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革命文化同样能发挥其对人民群众的激励作用。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等。通过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可以使人民了解战争年代的历史,在和平年代不忘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以此激励现代人锐意进取,努力奋斗。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通过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正确的看待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承认、尊重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此来加强对革命文化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二)革命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了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人类的意识形态才能恢复成为一般的社会意识状态。在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用来控制被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真实的意识形态,人民的意识形态。即使消滅了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以后依旧是具有其科学价值的。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现状,我们党更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革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弘扬革命文化有助于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使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凝聚起来。通过学习革命文化中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有助于人民群众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由此,文化自信得以坚定。
(三)革命文化坚实广大干部群众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历来都注重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强调思想建设。这是因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也是党的灵魂和向导。思想如果不纯洁,理想信念动摇,是非意识必然模糊,政治立场就可能出现重大的错误。因此,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对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尤为重要。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在和平年代,是一些无形的斗争仍在继续,各种金钱利益的诱惑会玷污我们党的纯洁性,腐蚀我们党的先进性。只有通过学习革命文化,汲取革命文化的养分,重温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奋斗史,才能体会到革命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才能使广大群众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从而在现阶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事,弘扬革命文化,对于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党的先进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可以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革命文化自信,对于将文化自信渗透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有着全局性、根本性的意义。
三、弘扬革命文化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革命文化的理论建构
(1)提高革命文化的理论研究水平
当前学界对革命文化的研究,主要以红色资源论和革命资源论居多,单纯就革命文化本身的理论内涵展开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不多,研究的程度还偏向零散化。只局限于从开发红色资源,以提高经济利益来看待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是片面的也是狭隘的。我们应当做到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去了解革命文化的理论品格和革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而后内化于心,用革命文化包括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等方面去指导实践。
提高革命文化的理论水平应当从深挖革命文化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革命价值这三方面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取向入手。通过讲述革命时期的革命历史,研究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革命价值的具体内涵。进而分析革命文化的具体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和概括,更深入的挖掘革命文化在当代对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巩固和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问题的时代价值与意义。由此来提高我们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完善革命文化的各项制度建设
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相比从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类文化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市场的环境混乱。革命文化进入文化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政府从源头上做好制度建设。首先,司法机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护革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最大程度的实现革命文化在文化市场中发展的合理化和合法化。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对革命文化的发展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引导,实施一些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实现对革命文化更明确、及时和稳定的保护。除此之外,道德约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适当实施硬性制度的条件下,应充分发挥道德约束的“软性作用”,以价值层面和精神需求方面引导人民群众接受革命文化,自发地喜爱革命文化。总之,我们应当通过法律制度、政治制度、道德约束三位一体制度的共同实施为弘扬革命文化创造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拓宽革命文化的宣传平台
(1)搭建安全的网络平台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平台现在已成为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一方面,我们在弘扬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搭建一个安全的网络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一定要守住红色地带;同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压缩黑色地带;大张旗鼓争取灰色地带,促使其向红色地带转化。”另一方面,在搭建安全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发挥宣传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作用。比如,设计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网站和app;运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等等,都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的弘扬革命文化的活动形式。
(2)创造丰富的艺术创作形式
艺术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形式来宣传和弘扬革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在创新艺术创作形式应注意,要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要注重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当下人民缺失的精神动力和真正关切的领域。同时,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要与现在网络时代的艺术作品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吸取网络艺术作品节奏快、主题新、题目亮的优点。又要在创作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时要尊重史实、守好底线,抓人眼球的同时坚决抵制故意歪曲史实,抹黑英雄历史人物吸引大众注意力的行为。
(三)创新革命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1)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思政教育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体,要将革命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同时激励大學生发在内心认可革命文化的价值取向并指导实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点。首先,思政课老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述革命历史故事来阐述革命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阐述教科书上的概念来为学生讲解。其次,思政课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地诠释革命文化的价值取向,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老师们可以以课堂汇报的形式来代替原本纸质作业的形式考察学生。在来来回回的课堂互动中,学生自发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抵触情绪,真正将革命文化的精髓学到心里去。
(2)开展革命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上将革命文化融入到课堂教育中,课下也要适当开展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上学习革命文化的理论知识是静态的学习,课下开展活动更能有身临其境,动态感受革命文化的氛围。一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正常的课时安排在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的课下实践活动,带学生们来到当地的革命景区和博物馆参观,通过真实的历史氛围来感受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革命景区和博物馆参观的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革命文化的理论精髓。除此之外,大学生中的党员群体可以通过组织党支部活动来学习革命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支部党建的同时加强革命文化理论的学习。课下组织的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在使同学们感受革命文化氛围的同时更好的学习到理论知识。
总之,我们要了解并深刻领会革命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重要时代价值,通过增强理论建构、拓宽传播平台以及创新教育手段等路径,让革命文化成为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澎湃推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3]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5.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4页.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
[7] 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会得软骨病[N].人民日报,2016年2月5日.
[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6页.
作者简介:于倩(1994- ),女,天津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段成哲,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