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
夏日里的一天,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包日呼舒嘎查牧民其其格的牧家乐旅游点,迎来了一批来自陕西、宁夏等地的自驾游游客,他们专程到草原上品尝蒙古族传统饮食,领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当这些游客一踏入蒙古包,其其格首先献上了香气沁人的奶茶,然后端出了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以及手把肉、烤羊排、血肠等。饮过奶茶,其其格的丈夫孟根达来将美酒斟在银碗中,捧着长长的哈达,唱起欢快的敬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客人们在品尝食品时,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蒙古族的饮食有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纯牧区的差异。在纯牧区,饮食分为夏季和冬季。夏季从4月到10月,包括从母畜产犊到乳品加工结束及奶制品的冬贮,这一时期的口粮主要是奶制品,偶尔有些肉制品。冬季主要食用宰杀和贮备的家畜肉,以及夏季贮备的各类型的奶制品。
清代蒙古族学者松筠在《绥服纪略》中写道:“瀚海大漠积沙缺水之地,居人凿井而饮,赖天雨以生草畜牧,为之瀚海。”戈壁和半沙漠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畜牧经济的类型及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模式,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成为其饮食模式的重要标志。可见,蒙古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全羊席上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自古以来,蒙古族与汉、满等民族的饮食模式就在相互交流与影响。吃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统习俗,而“全羊席”却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它吸取了汉族的烹调技艺,将蒙汉的饮食文化推向高峰。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记述的近百种美昧中有五分之二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其中的驼羹、牛蹄筋、马乳等佳肴早为汉、满等民族所接受。游牧民族制做酸马奶的技术早就传至中原。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奶与茶的结合“奶茶”,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喜爱的饮品。
除了奶茶,蒙古族的饮品还有马奶酒。据《黑鞑事略》记载:“马之初乳,日则叫其驹之食,夜则聚以涕,贮以皮囊,昧微酸,始可饮,谓之马奶子。”元朝蒙古族把马奶酒作为最重要、最好的饮品。孟驰北先生在《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中写到:“蒙古族中有一个传统节日——马奶酒宴,每逢阴历八月,草原上的蒙古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酿造马奶酒,然后相互庆贺,开怀畅饮。”
蒙古族饮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富于蒙古族特色的民俗、礼仪文化,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饮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