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臣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谋划推动2019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内部问题错纵交织的严峻形势,亟需我们适应新变局、抓住新机遇,把握主攻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2019年宏观政策释放多重红利
面对宏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有变、变中有忧的严峻复杂形势,2019年,我国政策将稳字当头、牢守底线、保持定力,凸显危机意识,确认政策放松,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留足空间。
一是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挑起“稳经济”重担。在内外需求均处于下行周期背景下,宏观政策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稳住需求端,对冲经济下压力,确保2019年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财政政策由“聚力增效”转为“加力提效”,超预期减税可期。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减税降费,可以预计2019年我国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规模有可能突破一万亿元;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预计2019年规模将高于2万亿元。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由强调‘保持中性”转为“松紧适度”,宽松信号释放。2019年,货币政策的发力点将更多在于破解信用结构性失衡问题,着力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有效疏导到实体经济领域,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结构性政策强调改革和公平竞争,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结构性政策强调向改革要动力,突出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2019年,体制机制建设将集聚发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多点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望激活释放。
三是社会政策强化兜底保障,凸显守底线、保民生。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重点考虑,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夯实基础。
二、把握变化中的新机遇
当前,我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区在经济“追赶”“转型”双重压力下,必须统筹推进、清晰化解,深刻认识我区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要素支撑、外部环境、比较优势、发展要求均发生深刻变化,亟需我们从变局中把握重要战略机遇,逆势而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这不仅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方向指引,也为我区聚焦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市场竞争、外部倒逼,打通金融与实体、实体与服务、服务与技术、市场与政府等循环体系,促进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拓展需求新空间的新机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近14亿人口的市场催生巨大内需空间。2019年,在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背景下,中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强调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和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将为我区创新和扩大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领域供给,破解消费供需错配,释放潜在消费提供重大机遇,也为我区抓好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重点项目,扩大技术改造、新型基础设施、城际交通等领域投资,增强有效投资支撑力提供重大利好。
三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机遇。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创新能力提升成为我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为我区在全面开放中挖掘创新潜力、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提供重大机遇。
四是能源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加快能源经济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殷切希望内蒙古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这为我区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打造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提供新机遇。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近年,我国持续加大重点难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显效将为我区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优化、高效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提供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将有利于我区在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等方面顺利与国际规则接轨,更好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推动数量开放向质量开放转变。
六是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置于突出位置,开启了绿色发展新时代。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不仅为我区解决传统发展模式弊端提供了出路,绿色发展也为我区扩大绿色供给,增强绿色增长新动能,释放绿色消费潜能提供了重要机遇。
三、把握主攻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并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重点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新跨越。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变革”“融合”“创新”下功夫。首先,推动制造业变革升级。紧盯新趋势,加快数字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支持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和迭代创新。深入推进“机器换人”,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大力培育網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积极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第三,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积极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加强现代农牧业、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新材料、大数据应用等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是再造传统优势产业新优势。首先,推动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在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高端化终端化。支持煤电、煤化、煤电冶、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推进现代煤化工高端示范,做大做强乳肉绒、薯果蔬、林沙草等特色产业集群。其次,做好现代能源经济大文章。按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要求,构建集能源基础产业,以及依赖能源消耗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于一体的能源上下游协同发展格局,推动“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第三,推动服务业向高质量跃升。围绕服务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要求,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提高以健康、医疗、养老为核心的最终需求型服务业比重,加快绿色物流、体育康乐等新兴绿色服务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实现带动突破。
三是加强现代基础设施配套。聚焦产业集群集聚發展,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补齐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夯实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支撑。
(二)强身壮体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长期以来,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发展极不充分。2017年,全区民营企业超30万户,注册资本超2万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63%的GDP,68%的税收,79%的新增就业岗位和97%的市场主体。但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小、散、弱”特征明显,因此带来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极大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强健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是推动内蒙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关键在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首先,坚持创新驱动为首要发展战略。注重技术创新,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瞄准前沿、对标一流,形成更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构筑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优化组织结构和供应链,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次,坚持高水平开放中释放民营经济潜力。结合举办“中蒙博览会”以及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围绕高新技术和优质资本,推动民营企业开展产业合作。鼓励民营企业有序“走出去”到区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并鼓励把研发机构、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留在区内。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工作,大力引进我区亟需的新兴产业项目、高端技术和装备以及高层次人才。
(三)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开创内蒙古乡村振兴新局面。2019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的第二年,也是乡村振兴2020年目标实现中间衔接的关键一年,需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集中发力:一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转换农业发展动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延伸农业多种业态的第三产业延伸。重点要求我们继续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产品质量、品牌做文章,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着重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进一步保障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把提升我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重点扶持一批产业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支撑,且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型经营主体。一方面,推动专业大户改造升级为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创建一批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大社强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发展,重点建设品牌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融资保险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条件。加大农村补短板力度,以水利、道路、能源、通信等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统筹配置城乡师资,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乡村倾斜,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