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前置性学习的策略思考与对比分析

2019-04-01 09:23陈凌
新教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先学正方体前置

陈凌

前置性学习即教师在教学新课前,组织学生采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尝试性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单就是前置性学习的载体。前置性学习的开展和生本教育理念相符,严格遵循了“以生为本、以馈定教、先学后教”的原则,既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又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开展有效教学极为有利,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一、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意义

1. 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数学学习应是主动建构、自主探究的过程,传统课堂一味追求教学进度,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班级中的学困生,难以和教学节奏保持一致,更不用说借助独立思考和探究来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利用课前前置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得到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所学内容。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可以思考、同化新知,甚至对新知提出质疑。学生感受新知的产生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他们构建知识的主动性。在日常学习中,除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前置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触及知识本质的自主学习。

2. 实现课堂的轻负增效,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

学生借助前置性学习,利用旧知识认识新知识,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在课堂中节约大量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探究具有思考价值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上,将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激发出来。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对新知进行分析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有效的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课,在重难点处集中注意力,尤其注意自己尚未掌握的内容,使听课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前置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精讲”也十分有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促使“以学定教”的目的真正实现,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和高质。

二、前置性学习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对比

1. 前置性学习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方式,其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教学新课,学生听讲、完成练习题,教师讲解练习题、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也会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其在学习新课之前展开预习,但这种预习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缺乏指导性,一些学生仍保有应付的态度或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对相关资料和知识点进行学习。针对相关知识点,学生既要掌握概念,实现对重点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要进行延伸学习,了解更为丰富的内容。前置性学习除了让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还要借助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将学习活动构建起来。让学生不仅要展开自我学习、研究,同时还能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前置性学习与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联系与区别。

前置性学习与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均为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将过去教师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转变为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前置性学习与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均是教师在把新课内容讲授给学生前,让学生自主展开预习,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前置性学习又叫作前置性作業或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教师在把新课内容讲授给学生前,让学生先立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展开尝试性学习。先学后教中的“学”虽然也带有自学的意思,但是这个“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翻转课堂是教师不用课堂时间对相关内容予以讲述,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技术展开自主学习,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和同学展开讨论,也可以在网上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查阅,以此达到预习的目的。

三、开展前置性学习的策略

1. 明确具体的前置性目标。

每一位学生均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历,在数学学习中若是可以立足于原有的知识构建新知,那么必定可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率。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探索的内容,厘清学习途径,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课前预习,促进课堂上的“知识发酵”。

以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课前,教师借助学习材料给予学生引导,目的便在于让他们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知,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获得了不少发现。课堂中创设情境:小明家中需要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已经告诉了我们长、宽、高,我们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用玻璃的面积。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缸的简易模型,分辨鱼缸这一长方体与普通长方体区别在哪(空的、无盖)。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这样便将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2.  设置合理的前置性任务。

数学常识,即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无需专门学习便能够掌握的,或是借助自学不用解释或进行论证便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前置性学习恰好可以将此类知识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出来。教师通过分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就能大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或是哪些知识是借助自学就可以理解到的。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为学生布置前置性任务:首先,观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其次,立足于课本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并分别标出长方体的六个面,指出它的棱和顶点。结合上述的前置性任务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学情是: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就长方体展开图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是什么并不了解。学生的学情真实反映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对其还未具备认知基础,这就要求学生以自主探究课本例题的方式,厘清长方体、正方体与它们的展开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前置性任务,在一般的难度不大的问题中适合运用。

3. 反馈有效的前置性练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前置性练习的反馈,契合学生的学情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当然,这些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教师可以立足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主要有个案分析、小组交流、练习反馈、展示质疑等环节。

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学生经历了前置性练习环节,对知识点展开了积极思考,对于它们已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对个人的长方体展开图进行比较,交流、讨论自己在前置练习中发现的规律,并对发现记录进行汇总。然后,再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教师记录好学生的汇报情况,并给予适当引导,让其逐一甄别和吸收。就具有代表性的规律,如长方体可以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是长方形。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消化时间,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他们在前置性练习中得到的一些认识,进而系统化掌握该部分内容。立足于此,教师再将反馈练习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要求,即正确判断展开图。学生运用规律及思维表象,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突破难点。

前置性学习并非独立存在,也不只是简单的课前作业,而应在课堂上继续运用,在课堂学习各环节中进行延伸和展现,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教学,才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效果极佳的学习方式,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更加稳定、牢固的切入点,学习材料更加丰富,话题更加深刻,交流也更加直接。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先学正方体前置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给正方体涂色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多少个小正方体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