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提升中高职衔接水平

2019-04-01 06:56滕道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标准化课程标准

滕道明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13-02

中职和高职是同一教育类型中的不同层次,从中职到高职,学生客观上存在学历、知识、技术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递升,这种递升既有渐进性又有阶段性。中高职衔接包括培养目标、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各方面,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要保持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课程的顺畅过渡和无缝对接,必须在横向上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群”衔接,在纵向上优化课程的梯度使“课程链”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的障碍分析

(一)客观原因。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孤立性。目前我省中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省厅职教处牵头制定,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省厅高教处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层面缺少一体化设计,使得中高职课程设置在门类、内容、深度等方面存在错位、重复、断层等问题。二是课程标准的独立性。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设计主要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而中职院校的课程标准设计大多考虑实践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即使有顺畅的上升通道,中职毕业生也很难适应高职院校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体系。[1]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构适应中职学生特点和学习程度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三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有鲜明的地域性。以江苏为例,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各区域职业教育的特点也相应不同,中高职衔接要求在省域范围内统筹合作,区域差异会造成一定障碍。

(二)主观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职业教育现状是兜底的教育类型,学生学习水平与普通教育学生的差距使得职业教育内涵质量建设和办学声誉提升任重而道远。二是教师教学缺少“标准”意识和“标准”思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教学评价等基本上凭开课教师自己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复杂性。

二、建构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一)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首先需要建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实施的是倾向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高职倾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中高职衔接的前提是在同一专业(或同一专业群、专业链)的范畴内,它是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的两个实施阶段,在课程类别、难度梯度、衔接口径等方面要进行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可以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统筹课程标准、师资力量、实训实习等教学要素,并通过教学诊断调整、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使衔接更顺畅。

(二)统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首先,要厘清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产业发展要求决定岗位工作方式,岗位工作方式决定专业能力结构,专业能力结构决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决定课程,课程决定教材,教材决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任何调整、修正、改革都源于产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我们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产教深度融合,二是教师顶岗锻炼,三是学生工学交替。

其次,要统筹中高职课程的对接。从中职到高职存在专业种类口径变窄的情况,因此一方面要动态调整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可以用中职专业群来对应高职专业。二是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内容之间、中职或高职相近课程内容之间存在断层或重叠,因此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不仅要“左顾”还要“右盼”。

(三)设计同一学习内容的不同梯度。同一学习内容在中职和高职层次存在深度、难度和精度等方面的差异。《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養规格的基础性教学文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正在修订中,期望能够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之上设一个学习内容的过渡区或衔接区,以更好地适应中职与高职衔接时的层次差异问题。

三、基于“标准”的教学

标准先行、过程管理、多元评价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基本环节。标准是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没有标准质量就无从谈起。“课程”有两个理解维度,一是静态的文本,二是动态的过程,这都需要我们强化标准意识。

(一)静态的文本标准。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目录”“教材”“教学标准”等,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并进行动态修订。

(二)动态的过程标准(包括两个层次,即有标准和用标准)。有标准一是有过程性的教学标准,如“教学五认真”;二是有课别性的教学标准,如“文化课标准”“技能考试标准”。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等要发挥作用,把普适性的标准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发挥教学资源库和信息技术优势,形成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

用标准一是指用标准教,二是指用标准评价。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指向学生和学习。课堂教学有没有效果,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教了多少、怎么教的,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怎么学的,关键需要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无论是横向课程门类的衔接、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间的统筹,还是纵向课程深度的衔接,校际协作都只是个别改善。中高职衔接更需要跨界的大协作,而协作本身也是需要标准的。

【参考文献】

[1]李秀媚.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7(4下):22.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标准化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