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俊
【内容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了诸多创新之处,但文言文依然占据了整套教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部编版教学离不开文言文教学,可文言文在农村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缺少文言学习的兴趣,教师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笔者以魏金德老師所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为例,浅略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农村学校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内在动力,创新农村教师的文言趣教法。
【关键词】以“名”激趣 拓展激趣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瑰宝,是华夏民族的语言之基。文言文始终承载着修身正气、古为今用的重大历史意义。因而,文言文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依然占据极大的比重。《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一、无趣之因
1.从客观方面而言:
(1)文言文是距离学生生活体验最远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它的特殊背景、文学语法、词义性质等都与现代汉语产生了很大差别,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有一定的认知障碍,还是需要依靠单纯的记忆背诵去做基础,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2)初中学生刚进入晦涩难懂的文言学习,无法做到抑扬顿挫的正确朗读及“信”“达”“雅”地理解释义,未认识到文言魅力所在。(3)中小学的文言文学习衔接有较大落差,学生缺乏文言思维能力,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2.从主观方面来说
(1)文言文教学始终存在“字字解释,句句落实”的肢解教育,教师过于注重个别字词句子的积累,全程采取灌入式的机械讲解,放弃“文”而只讲“言”,对于文章所蕴涵的韵味、文化、语言不做考究,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作为“文学”的人文审美价值。(2)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每堂课该着重抓什么去学习全然无知,只是盲目地去接受强记,文言的阅读量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文言阅读语感,也不会主动去做相应的课外积累,缺少文言阅读的兴趣。
二、有趣之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可以说是学生初中阶段的启蒙课,因而笔者以为本课设计尤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而魏金德老师所教授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恰恰符合这一教学重点。此篇古文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场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是一篇难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创设无限的趣味,激起学生对文言阅读的兴趣,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使趣之法
生活中凡是有“趣”的事物,就可以让人愉快,让人产生兴趣。好的课堂,是一块磁铁,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魄,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趣味教学会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当成习惯,会将自己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最终将语文学习当成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该如何将“趣味”之路走好呢?
1.以“名”激趣,拓常识开眼界
上课伊始,魏老师直接提问“陈太丘是谁”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稍作停顿,看到学生茫然又兴趣盎然的眼睛,她又说“大名陈寔,曾经做过太丘长。”接着她引导学生明了形式多样的古人称呼之法,本文的“陈太丘”就是以他的姓和他的官职来称呼。然后她脱口而出“一个小小的称呼,可以看出古人其实很有意思,古人写的文章也很有意思。”
魏老师就是这样如行云流水般将小小文言常识输送到学生满是疑问的大脑中,拓宽孩子们的眼界。
这样的导入设计,一改往常的“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体现少年儿童聪明智慧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事后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是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学生根本没有听过的,如果让一位学生讲下来,可能导入的部分就要五六分钟,从时间上不划算,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也容易让学生提不起兴趣。魏老师的导入设计就妙在能有效把握时间,激起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并给与学生恰到好处的知识满足感。
2.拓展激趣,增素养宽天地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拓展,但又必须立足在“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只有这样,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才可能超越课堂。同时,拓展所选取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等,要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魏老师提出“三个人身上共有的率真、率性,也正是那个时代人的共性。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活在真性情里,做的是真实的自己。要想了解更多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不妨翻翻《世说新语》,看看其中的《小时了了》、《杨氏之子》……”魏老师的延伸介绍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情感的渐渐推进,一点一点地把一篇文章的阅读自然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她慢慢地把与文本相关联的延伸渗透到学习中。此时的拓展在教师一张一弛的把握中,仿佛落花般悄无声息地飘落,使得原本在学生心目中陌生而遥远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也更渴望去一睹魏晋之风流。
总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文言文趣教法在于老师如何使学生对枯燥的文本产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经过浅略的研究实践,笔者发现以上几种文言文激趣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文言课堂,相信只要像魏老师那样深入浅出、适时引导、巧妙转化,文言文教学课堂必能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广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