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县蔬菜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04-01 10:51杨凤丽陈丽萍胡建平宓盛任洁胡晓跃
长江蔬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茭白设施蔬菜

杨凤丽 ,陈丽萍 ,胡建平 ,宓盛 ,任洁 ,胡晓跃

(1.浙江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3200;2.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 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1 产业现状

①种植面积稳定,区域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蔬菜生产面积总体表现稳定,2017年蔬菜全年播种面积 4 200 hm2,产量 10.48万 t,产值 2.89亿元,其中果用瓜 600 hm2,产量 2.44万 t,产值 0.65亿元。蔬菜主要品种有水生蔬菜(以茭白、莲藕为主)、叶菜类、茄果类、瓜菜类、甘蓝类等(图 1),根据不同乡镇地域条件,结合政府引导和传统种植习惯,区域化布局明显,形成了东、中、西部等区域特色明显的蔬菜种植模式,如中西部舞阳街道上柏片区的双燕村、灯塔村、太平村和阜溪街道等以种植茭白为主,中部乾元镇恒星村、联星村等为代表以种植叶菜类、茄果类为主,中东部雷甸镇以种植瓜菜类、叶菜类为主等。

②设施蔬菜快速发展,产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政策的不断完善,对新增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的加强,设施蔬菜随播种总面积增加而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蔬菜设施播种面积1 490 hm2,比 2011 年(840 hm2)增长 69.2%,设施面积占比从2011年的21.3%增加到2017年的35.1%(图2)。设施以钢管大棚为主(包括连栋大棚),中小棚为补充,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会进一步扩大。

图1 蔬菜种植品种结构

图2 设施蔬菜播种面积

③水生蔬菜向质量优质化、种植模式多元化发展 水生蔬菜(以茭白和莲藕为主)作为优势特色产业,虽然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显著提升。2017年水生蔬菜种植面积660 hm2,产量2.6万t,产值6 760万元,其中茭白种植面积485 hm2,莲藕160 hm2。通过引进示范推广茭白和莲藕优良品种、大棚早熟栽培、单季茭一种两收等系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品种得到了更新,栽培技术和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种植模式多元化发展,茭鳖共生、藕鱼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具有极强的农业推广价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配套技术不断完善,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系列科技投入活动,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应用,使蔬菜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嫁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多种蔬菜早熟栽培技术等,大幅提升了蔬菜生产科技水平。目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果用瓜生产嫁接技术达7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5%以上,集约化育苗成活率达90%以上,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

⑤机械化生产稳步推广,“机器换人”进程不断加快 通过政策推动、服务促动、示范带动等工作,积极推广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据2017年对蔬菜规模经营主体调查,全县机械化生产水平总体有待提高,旋耕机、微耕机普遍应用推广,机耕作业率达93%,开沟机作业率15%,植保机械作业率52%,作畦机、穴盘播种机、直播机、绑蔓机、智能化设备等应用面积较少,随着农机和农艺融合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适合设施内操作的机械不断推新,“机器换人”进程将不断加快。

⑥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蔬菜种植的新型都市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休闲观光基地持续增加,涌现了像德清大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绿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生态园、连菊家庭农场、农博家庭农场、义远农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集生态种植、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经营主体,走出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1.2 发展措施

①建立一批保障性蔬菜基地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蔬菜的自给能力和重要时节蔬菜应急供应能力,保障市场蔬菜供应的基本稳定,2012年起开始实施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在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位于舞阳街道、乾元镇、禹越镇、莫干镇等乡镇总面积150 hm2的6个保障型蔬菜基地的建设任务,其中大棚设施面积占80%以上,基地建设标准均达到基础设施完善、生产配套设施齐全、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既满足和丰富了县域的“菜篮子”,同时也带动了菜农的增收致富。

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目前蔬菜规模生产主体40余个,生产规模面积667余hm2,实现年销售收入5 000余万元。生产规模及产值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和18%。在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下,家庭农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新型主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可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合作等方式获取土地,逐步由传统产业向新型农业拓展、由农业生产向农业企业转变。

③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农作制度得到了示范和推广,促进了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示范推广了西瓜—草莓轮作模式、茭白—甲鱼种养模式、甜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西瓜—松花菜轮作模式、小西瓜网架栽培等模式,其中茭白—甲鱼种养模式成为省第一批农作制度示范点。同时大力推广菜稻轮作,2017年底菜稻轮作生产模式总推广应用面积600 hm2,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18%,主要模式有大棚西瓜—晚稻轮作、双季茭白—晚稻轮作和山蕗—晚稻轮作等。

④逐步加大产业化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中央、地方各类政策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各类项目,扶持规模主体生产基地建设、改造和提升,大力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建设钢架大棚和玻璃温室等设施。建设玻璃温室每1 m2补助300元;建设集中连片的标准连栋钢结构大棚2 000 m2、普通连栋钢结构大棚3 335 m2、6 m或8 m标准钢结构大棚2 000 m2以上的,每667 m2分别补助2万、1万、0.5万元。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受土地面积限制的影响,生产基地相对分散,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每年7~8月高温干旱天气,遮阳网、微滴灌等设施设备不到位,导致蔬菜种子发芽出苗困难、植株早衰或死亡等;2018年1月的冰冻雨雪天气,导致诸多蔬菜大棚严重变形、倒塌,损失严重。

2.2 规模蔬菜经营主体艰难,总体效益不高

2017年对多家规模主体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一是规模化蔬菜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盲目扩大,配套设施先进,但管理较落后,轻视技术保障,加上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逐年持续上涨,高投入、低产出导致生产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二是主体间缺乏团结协作、抱团降低市场风险的合作意识,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出现蔬菜丰产不丰收,总体效益逐年下滑。

2.3 技术力量储备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限

一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严重不足,县级层面人员偏少,镇(街道)层面严重缺位,表现为老龄化,业务工作不固定,工作积极性欠缺;二是经营主体生产技术严重缺乏,从业者老龄化日趋严重,新技术接受程度低。规模主体缺乏农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种植能手,个别主体虽然从外地聘请农民技术员,往往照搬老经验和老办法,而不能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作相应改变,对生产难题力不从心,与当前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和市场变化需求不相适应。

2.4 产业结构链不完善,蔬菜各个环节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品销售仍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为主,采收后贮藏及加工业环节十分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价格受市场行情波动大、风险高,暴涨暴跌时有发生,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极差。如2016年德清县茭白大量集中上市阶段恰遇市场行情不佳,冷库等大容量保鲜仓储设备建设滞后,大量产品低价销售,导致茭农经济效益严重下滑。

2.5 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

一是蔬菜品种繁多,茬口复杂,导致生产标准很难统一,菜农可利用的标准有限;二是生产规模小而散,菜农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种植意愿随意,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在生产中单纯追求产量,忽视由规范化生产带来的产品质量保证,看不到标准化生产的增值效应和长远价值增加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难度。

3 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菜园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保障型和规模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层面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加信贷、农业项目、产业化政策扶持等途径,提倡各种农业资金和各种农村建设资金 “拼盘打捆”使用,支撑蔬菜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菜农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投入。

3.2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水生蔬菜,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设施蔬菜生产涉及春提早、秋延后及各种特色高档蔬菜的生产,要大力发展钢管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并配套相关设施装备,达到现代农业设施化要求。发挥水生蔬菜特色优势产业优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从茭白、莲藕新品种引进、集成栽培技术创新、产后加工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走以品牌促销售、以加工促生产的路子,促水生蔬菜蓬勃发展。

3.3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

一是依托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1+1+N”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即1个以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首席专家团队+1个以县乡两级农技员为主的本地农技推广服务小组+若干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技术推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定期聘请知名专家授课,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掌握蔬菜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肯吃苦耐劳的新型青壮年职业菜农;大力开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并采取技术扶持奖励政策,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制订地方标准,大力推广和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

3.4 适度规模发展,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继续加大规模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政策鼓励引导、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带头等方式对土地进行流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蔬菜产业园区,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模式,为蔬菜生产基地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优势平台,实现产销对接,信息互通,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使之成为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

3.5 发展名优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

目前蔬菜优质产品虽多,但名优产品很少,除了“雷甸”西瓜和“洼娃”茭白外,其他均鲜有知名度。发展名优产品,首先要加强经营主体对蔬菜品牌意识的培育,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争市场的理念;其次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工作,获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最后要通过媒介宣传、博览会、推介会等方式,提高大众对名优品牌产品的认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以品牌的生产理念提升产品档次,增强蔬菜产业整体竞争力。

3.6 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大力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

目前蔬菜生产“劳力荒”“劳力贵”问题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调查,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0%以上,实现蔬菜“机器换人”和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当下蔬菜生产最紧迫的任务,一是在蔬菜主要生产环节尽量实现机械化生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劳力的依赖。结合农机补贴,积极引进在耕作、育苗、移栽、植保、肥水、收获、采后处理等生产环节的机械设备,部分实现“机器换人”的劳作方式;二是大力推广植株绑蔓机、蜜蜂授粉、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瓜菜网架栽培技术等系列轻简化技术;三是要大力推进蔬菜农机农艺融合,从提升基础设施入手,做到蔬菜机械化作业条件,做到“农艺适合农机,农机适应农艺”。

3.7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政府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培育出一批为农户提供机耕、播种、植保、收割、灌溉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完成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使菜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衔接,加速了蔬菜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猜你喜欢
茭白设施蔬菜
太湖茭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奇怪的蔬菜
“黑心”茭白
蔬菜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