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喜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1)
动脉硬化属于一种非炎症性疾病[1],疾病进一步进展后会造成患者动脉管壁变硬以及增厚,导致患者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进而造成其官腔狭窄。从动脉硬化的类型上分析,存在颈动脉血管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硬化[2],而在颈动脉硬化中的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部分颈动脉血管硬化患者一般都不存在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患者护士,随着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了老年死亡的重要因素[3],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此次研究特对本门诊80例动脉硬化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探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现作如下报告:
选取本门诊80例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控制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根据患者就诊前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选取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45岁到81岁之间意,平均年龄为(55.1±2.3)岁;观察组选取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4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2.1)岁,在研究开始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对本次研究结果科学性不构成影响。
常规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并且指导患者饮食与运动方案,给予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等药物,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控制药物剂量,将剂量控制在50mg到100mg之间,每天早晨服用。
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患者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药物剂量为10mg,每天1次,在患者睡觉前服用,持续服用40d,治疗后观察6个月。
①治疗指标(斑块多个、斑块单个、颈动脉狭窄、TMT增厚)、②血脂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③生活质量指标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2.0[4],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与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多个、斑块单个、颈动脉狭窄、TMT增厚等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对而言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并将其作为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明显优异于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并将其作为治疗安全性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明显较为优异,且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各项指标[n(%)]
表2 常规组与观察组血脂指标(±s)
表2 常规组与观察组血脂指标(±s)
注:* 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 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总胆固醇(mmol/L)观察组(n=40)常规组(n=40)治疗前4.1±1.2 4.0±1.2治疗后1.2±0.4*3.9±0.5治疗前1.2±0.2 1.2±0.2治疗后1.4±0.4*1.3±0.2治疗前4.9±0.5 4.9±0.5治疗后2.1±0.4*4.5±0.6治疗前7.4±1.6 7.6±1.7治疗后4.3±1.6*6.7±1.6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常规组(n=40)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自理能力6.314±0.211 7.724±0.211 6.511±0.222 8.422±0.311活动能力6.212±0.622 7.501±0.222 6.324±0.513 8.221±0.312社交能力6.313±0.413 7.414±0.502 6.235±0.214 8.515±0.221心理情绪7.225±0.512 8.132±0.101 7.224±0.524 9.011±0.221总体指标6.443±0.521 7.571±0.113 6.447±0.218 9.816±0.023
动脉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5],从其发病机制上分析,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管内壁平滑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其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出现血脂异常等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管内部增厚[6],大部分患者都会合并血脂异常等并发症状,并且还容易出现血栓类疾病,导致其心脏与大脑供血出现障碍,导致血管壁产生破裂[7]。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可以对患者的脂蛋白水平进行降低,并且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导致其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减少,该药物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临床不良反应较小[8]。而在临床药物选择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取得显著疗效,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所出现的动脉硬化疾病,在初期不会改变患者的血管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症状[9],但是如果患者的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纤维斑块,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
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多个、斑块单个、颈动脉狭窄、TMT增厚等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对而言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并将其作为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明显优异于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并将其作为治疗安全性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明显较为优异,且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此次研究证实,在动脉硬化患者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指标,为有效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