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2019-04-01 05:43黄英娟孙一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载文编委科技期刊

■黄英娟 孙一依

《高分子学报》和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联合编辑部,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100190

科技期刊是研究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是争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主要平台[1]。科技期刊直接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国家在政策上也非常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会议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具有语言的优势,是实现科研成果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提升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加强我国科学界话语权发挥着重要作用[2]。回顾自2014年以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历程[2-6]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无论办刊数量还是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引文数据的相对质量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单一学科的英文科技期刊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就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而言,根据《2018年版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共373种(按年检数据统计,有些期刊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创办,未参加年检,则不在此范围内)[7],其中化学类期刊共12种,占全国英文期刊的3.2%。根据Web of Science上JCR的统计,全球被SCI收录的化学类科技期刊共547种[8],而我国创办的且被SCI收录的化学期刊仅有21种(包括中文期刊),占全球化学期刊的3.84%,这21种期刊中,英文期刊为12种[8]。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有待于进一步增长。近几年来较少有文献对化学类科技期刊的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报道,只有刘灿等[9]认为我国化学学科SCI论文发文与化学类科技期刊的发展不平衡,化学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显著滞后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建议加速创办化学类科技期刊,达到化学类科技期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鉴于针对SCI收录的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SCI收录的12种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JCR和各种期刊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从基本情况、国际化程度以及计量指标等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获得较全面和具体的认识;同时,针对英文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为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跻身于世界一流期刊行列提供参考。

1 SCI收录期刊的发展现状

1.1 期刊的基本概况

化学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所以我国化学类科技期刊起步相对也较早。我国化学类科技期刊的发展过程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化学学科成长和发展的历程。ScienceChinaChemistry于1952年创刊,是我国被SCI收录的12种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中最早创办的期刊。我国9种化学类英文期刊(表1)创办于国际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的20世纪80年代。创办英文期刊也是响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供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展现我国化学学科蓬勃发展的窗口。截至2018年11月,我国独立创办的11种期刊均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hina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CN)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从出版周期来看,7种期刊为月刊,保持较快的报道速度。其他4种期刊为双月刊或季刊出版,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及时报道。

表1 我国被SCI收录的12种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基本情况

注: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不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期刊核验范围内,但是由于该刊在Web of Science中被归为中国大陆,所以本研究统计了该刊的数据;而In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未被归为中国大陆期刊,并且其办刊模式与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类似,所以本研究不再对此期刊进行阐述。

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比较分散,为研究院所、行业学会、高等院校及出版公司4类,其中联合办刊的情况较多。这反映出我国科技期刊的一个现状:数量少、规模小、办刊资源分散,也决定了各期刊采用的出版或发行模式与国际知名期刊不同。为了提升期刊的影响力,10种有CN的期刊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利用他们丰富的办刊经验和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加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宣传。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也是提高期刊显示度和扩大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学术论文在发表后通过期刊网站提供免费获取[10]。但是OA期刊要求作者在论文录取后支付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基于此,目前这12种期刊都未采用OA模式,仍是传统订阅的模式。

1.2 期刊的国际化程度

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包括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以及下载量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等,本小节从这3个方面阐述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浏览各刊网站可以得到编委会的信息;从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可以检索到期刊2016年和2017年的载文信息。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

编委是期刊的灵魂,只有依靠编委、信赖编委、服务编委才能办好学术期刊[11]。编委的国际化程度对于加快英文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国外编委是我国英文期刊走向国际化的桥梁,他们可帮助期刊调整报道重点,把关稿件学术质量。此外,国外编委还可为办刊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在期刊宣传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表2可知,除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之外,其他11种期刊的国外编委占编委总数的比例均在50%以下。国外编委所占比例在40%以上的仅有2种期刊:FrontiersofChemicalScienceandEngineering(40.26%)和ChineseJournalofPolymerScience(41.79%)。由于国际编委在推进期刊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刊需进一步提高国外编委的比例,增强国际化建设,使国外编委为我国英文期刊的发展作出贡献。

稿源国际化包括刊发稿件数量和作者国际化,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刊发稿件数量,即载文量,是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期刊载文量小,其学科影响指标也小,不利于期刊的国际化。从2017年载文量数据来看,有6种期刊年发文量在200篇以下。而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strySociety2017年刊发论文2677篇,这1种期刊的发文量多于我国这12种期刊2017年总发文量(2577篇),说明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学科影响还比较小。从刊发稿件的作者来源来看,这12种期刊中2016年和2017年国外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50%以上的期刊仅有1种:FrontiersofChemicalScienceandEngineering;JournalofEnergyChemistry国外作者比例为47%左右,而其余期刊刊发我国学者文章占比在60%~95%之间。可见期刊要走向国际化,须增加期刊载文量和国外稿件的刊发数量。

下载量和读者群的国际化也是衡量期刊国际化的一个计量指标。因这部分内容各刊自己掌握,无法统计其具体的数据,在此主要以笔者所在期刊ChineseJournalofPolymerScience为例进行简要介绍。ChineseJournalofPolymerScience的读者主要是国际高分子领域的学者。从Springer提供的2017年下载量地区分布图(图1)来看,亚太地区高分子学者是主要的读者群,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表2 我国被SCI收录的12种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编委以及发文量数据

注:①编委包括顾问编委;②在期刊刊登论文中只要有任一作者单位位于国外,即将该文章记入“国外作者发文总量”。

图1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7年下载量地区分布(由Springer Nature提供)

1.3 期刊的计量指标

期刊的计量指标来源为期刊内容的学术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有不少文献对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12-17]。本小节根据JCR提供的基本计量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在同类国际期刊中的排名、JCR分区以及被国际期刊引用的期刊数量等,统计了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表3)。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目前的国际影响力水平。

期刊发表的论文是否被引用、被引频次的多少与论文的学术价值及重要性有一定的关系。表3中2017年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高于2016年,相应的影响因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表3 我国被SCI收录的12种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JCR计量指标统计

注:本研究统计的是2017 年期刊的被引数据。

期刊在同一学科领域中比较才能显示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对2016年和2017年期刊学科排序进行比较,发现绝大多数期刊排名有了不同程度的前进。有2种期刊跃迁到前一个分区,如JournalofEnergyChemistry由Q2区进入到Q1区,说明该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从JCR分区来看,2017年影响因子处于Q1区的期刊有3种,Q2区的有6种,Q3区的有2种,Q4区的有1种,说明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仍需大力提升国际影响力,进而引起相关领域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除了同学科排序和JCR分区外,在同一学科领域,被国际期刊引用的期刊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尽管ChineseChemicalLetters2017年影响因子的学科排名为75,而ScienceChinaChemistry为43,但是前者被国际期刊引用的数量达到516种,多于后者的384种(表3)。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发现以被国际期刊引用的期刊数量评价期刊的国际化影响力与期刊学科排名和JCR分区的结果不一致,建议采用多方面的数据来综合评价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

2 促进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期刊的策略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创办较早,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整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等)期刊的发展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改善期刊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缩小与国际知名期刊的差距,本研究提出了在目前发展现状下加强化学这一优势学科领域期刊建设、促进其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迈进的策略,以彰显我国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优势,提升我国在国际化学类科技期刊中的学术话语权,为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贡献一份力量。

2.1 缩短现有期刊的出版周期和增加载文量

缩短出版周期可以及时报道和快速传播最新的科研成果。出版周期一般分为纸质版出版周期和网络版出版周期。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纸质版出版周期主要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而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期刊如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strySociety以周刊出版,在传播时效上远远超过了我国的期刊。影响出版周期的因素诸多,如稿件数量、稿件质量、稿件审稿周期以及编校排版周期等。我国化学学科的学者在SCI收录期刊的发文量仅次于美国,如果国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将评价体系倾向于自己国家的期刊,就能保证我国期刊的稿件有充足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为了加快稿件审稿进程,每种期刊应有人数较多、较为固定的审稿专家库,确保评审专家能够及时完成稿件的评议。为了加快稿件从录用到出版的速度,即缩短编校排版周期,每种期刊应具备一支复合型的编辑人才队伍,既具有较高的编校水平,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排版技能。对于目前我国化学类英文期刊而言,应重点布局1~3种期刊如:ScienceChinaChemistry、ChineseJournalofChemistry等,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稿件质量较高、稿源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加快出版速度,如可将月刊先改为半月刊,再逐步改为周刊出版,取得传播时效优势,这样不仅能提高相关领域读者的关注度,也能吸引国际上科研工作者将优秀的科研成果投稿到我国的期刊上,进而增加国外稿件的刊发量。双月刊或季刊出版的期刊改为月刊出版,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同行关注。除加快纸质印刷出版进程外,也应加快网络出版速度。采用一经录用就及时刊登在网站上,校对完稿件在网络平台上优先出版等方式,使期刊报道的最新科研成果得到快速传播。缩短出版周期不仅能快速传播科研成果,还可以增加期刊载文量和提升期刊的知名度。

除了以国家政策引导增加文章数量和提高文章质量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提高文章质量和增加载文量。(1)加强国外编委的约稿作用,通过他们向本领域内的国际“大牛”或专家约稿,邀请他们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投到期刊上。这些学科里的优秀专家会自带流量,吸引众人的关注,从而促进作者向期刊投稿;另外国外编委可推荐优秀的国际学者为期刊审稿,待期刊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编辑可再邀请他们为期刊投稿。(2)编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本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期刊撰写文章,并关注学科发展的动向,邀请热点领域方向的专家撰写稿件,进而吸引更多的相关领域学者关注期刊,给期刊投稿。(3)为优秀的论文以及邀请的专论或综述类等文章作者发放稿酬,以鼓励作者再次向期刊投稿。(4)化学类综合期刊如ScienceChinaChemistry、ChineseJournalofChemistry和ChineseChemicalLetters等应大力增加期刊的载文量,提高在化学学科中的影响指标。化学学科中某一领域的期刊,如聚合物科学(Polymer Science)领域的期刊ChineseJournalofPolymerScience和应用化学领域(Chemistry, Applied)的期刊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等可适当加大载文量。

总之,在出版周期和载文量方面对不同领域范围的现有期刊提出不同的策略,保证既有出版速度快、载文量多的旗舰期刊,也有保持出版速度较快、载文量适当的大众期刊,以满足不同研究水平的科研学者的需求,进而从宏观上形成我国化学学科英文科技期刊的梯度发展。

2.2 创办和建设高质量、高国际影响力的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

由于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仍需大力推动英文科技期刊扩大规模,特别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领域(如化学学科领域),有重点地建设和培育高质量和高国际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1)创办具有学术引领地位或弥补我国空白领域的新刊。2018年中国化学会创办了CCSChemistry,并聘请具有丰富办刊经验的国外编辑作为该刊编辑。不同于之前与RSC合作创办的期刊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CCSChemistry未与国外合作出版商合作,而以中国化学会为独立版权拥有者,这为我国期刊从本土走向国际化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模式。(2)创办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英文科技期刊。传统学科与现代学科的交叉,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学科发展至今,不仅与物理、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传统学科联系紧密,而且还与现代的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等密不可分[9]。创办化学与这些学科交叉的英文科技期刊,扩大英文科技期刊的规模,给国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是增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3)集中资源把现有期刊打造成真正高质量和高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如前所述,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中选出发展势头快的期刊,如:ScienceChinaChemistry、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等,集中资源,提高期刊质量和期刊数字化及传播能力,将其打造成高国际影响力的期刊。

2.3 建立化学类科技期刊集群

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面临“小、散、弱”的问题,期刊集群化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我国也有一些期刊发行网络群,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这些网络期刊群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并且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发行网络,从网络期刊的规模上可以说是世界上较大的一个科技期刊网络平台。但这些平台只是各个科技期刊的网络发行平台,与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完全分离[18-19]。对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而言,应该建立以学科为导向的期刊集群,以利于整合出版资源、合理分工、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群内期刊的联系,及对办刊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提升等。在学科期刊集群中还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集群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品牌学科集群。已有学者对科技期刊学科集群如中华医学会出版平台、地理资源期刊网[22,24]、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21]等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探索[19-25],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出版集团在学科期刊集群(如ACS, RSC, Elsevier等)建设方面的较成功的经验[26]。虽然我国在化学学科属于大国和强国,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中国化学类科技期刊集群。中国化学会现在拥有27种期刊,也正在筹备建设中国化学期刊集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化学学科期刊集群,像美国化学学会的期刊群一样,形成我国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跻身于世界一流期刊的行列创造条件。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具有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办刊资源分散以及国际化程度较低等特征,造成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较小。我国化学类期刊需要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和增加载文量、扩大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规模、集中资源创办或建设具有真正高质量和高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以及建立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集群,以把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期刊,进而提高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出版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载文编委科技期刊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编委简介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本刊编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