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梅 冯莉 吴翠玲
(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有创护理操作,是对于各种排尿困难,行尿量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美国疾病中心的一项统计表明[1]:住院病人发生的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42%。与留置尿管时间、尿管的选择、密闭引流系统、膀胱冲洗、抗生素应用、会阴部的清洁等因素有关。如何控制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现象成为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主要关注的焦点。我们对留置尿管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尿管前给予会阴部备皮,留置尿管后两组患者每天均使用0.5%碘伏液进行会阴护理两次,对两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的导尿7d以上的病人共108例(男61例、女47例),年龄在26~73岁之间。入组条件:导尿前无全身感染性疾病,无泌尿系统疾病,无糖尿病,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为阴性。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对留置尿管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8岁。对照组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9岁。由于病情转归,部分病人在导尿7~14d先后拔出尿管。持续导尿14d以上的病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置管时间,具有可比性。
1.2.2 操作方法 观察组于导尿前予以备皮。方法如下:备皮前先清洁皮肤,使用一次性备皮包清除会阴部全部毛发,并保持皮肤的完整性。两组统一用STAR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导尿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为保持引流系统处于密闭状态,两组患者均不行膀胱冲洗。均采用抗反流型引流袋,防止尿液反流,避免导尿管曲折或压迫,保持导尿管及集尿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以下。每周周一、周四更换换集尿袋,如尿袋量超过500ml 即倒出。用0.5%碘伏液进行会阴护理两次,每日两次。以上操作均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
1.2.3 尿路感染监测 用0.5%的碘伏消毒无菌尿袋和尿管的连接处,然后用5ml注射器无菌留置尿样2ml,每次留置导尿开始时进行取样,然后每隔3d取1次。尿路感染监测方法:用琼脂培养基培养接种尿样,37℃培养48h,测结果如果为G球菌数≥104cfu/ml,G 杆菌数≥105cfu/ml,则认为尿路感染。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2 例(6.45%),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8例(24.24%)。两组比较,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尿路感染时间分布具体如表所示。
表 两组行留置导尿术后各时间段发生尿路感染率的比较 [n(%)]
尿路感染是医院常见感染之一,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情况[2]。引发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为无菌的,而导尿往往会引起尿路感染,直接带入细菌[3]。会阴部不清洁也会导致细菌上行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会阴部予以备皮后导尿,可以使导尿时消毒更彻底,同时使每日会阴护理时清洁皮肤更彻底。终上所诉,留置尿管病人会阴部备皮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