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翼 冯文强 赖国泉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隧道开挖往往伴随着应力集中与释放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并非瞬间完成,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效应[1-3],可能会导致地表沉降、水平位移等;当隧道埋深较浅时,这种效应及影响会更加明显[4-8]。
对于深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纵向地表移动与变形不容忽视[9-10];也有人认为,隧道开挖只对工作面前后一定范围的地表产生明显影响[11-12]。但对黄土地区浅埋隧道引起的地表开裂变形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关处理措施。 以兰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岗家营隧道进口段地表变形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裂缝形态分析,总结此类地层条件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变形裂缝、陷穴等病害的处理措施建议,可为业内类似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
岗家营隧道位于黄土梁区域,海拔在1 680 ~1 905 m 之间,黄土梁上覆盖风积黄土,地势较平坦。隧道右 线 里 程 为YK25 + 780 ~YK28 + 020, 总 长2 240 m;左线里程为ZK25+754 ~ZK27+956,总长2 202 m,为分离式隧道。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风积黄土和冲洪积黄土。 其中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覆盖于该地区的黄土梁表面,厚度为10 ~25 m,浅黄色,主要由粉末颗粒组成,土质相对均匀,孔隙发育,具湿陷性,陷穴发育;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分布在风成黄土下部,黄棕色,土质相对不均匀,孔隙不发育,具水平层理,见图1。
图1 地质断面
随着隧道洞身向前掘进,洞顶的地表环向、纵向裂纹不断发展,浅埋段环形裂纹最大宽度达到20 cm,深埋段已观测到的环向裂纹宽度达到2 ~3 cm。 由于农田灌溉,陷穴形成贯通状态,多处地表塌陷或带状陷穴随处可见,如图2。
图2 地表变形现状
根据现场裂缝特征(见表1),总结规律如下:地表裂缝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左线左侧80 m 至右线右侧50 m 范围内(见图3)。 同时,靠近隧道进口的浅埋隧道区域裂缝可见明显拉张下错,变形方向为隧道小里程方向,且地表土体松动明显;大里程方向的裂缝主要为拉张裂缝,变形方向近似垂直线路。
图3 地表变形位置
表1 隧道进口地表变形特征
续表1
(1)参数定义模型建立
选取裂缝集中的典型1-1 和2-2 断面,采用二维有限元软midas-GTS 进行分析。 在属性定义中,岩土采用平面单元,隧道初支采用梁单元[13-14],模型边界条件采用地面支撑,即模型底部限制垂直及水平位移,模型两侧限制水平位移[15-16],根据地勘报告及本地区经验值综合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初支状态下的模型见图4、图5。
表2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图4 1-1 断面数值模型
图5 2-2 断面数值模型
(2)模拟工况
通过模拟隧道洞身核心土开挖、初期支护和护拱施加的全过程,查看隧道开挖引起的塑性区。
(3)计算结果分析
总之,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临床效果肯定,对提高患者遵医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具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借鉴。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见图6、图7),1-1 断面开隧道挖影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0°~63°,2-2 断面开隧道挖影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55°。
其中,调查点411、415、418、419、420、421、423 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之内;调查点410、412、413、414、416、417、422 在隧道开挖影响边界外3~6 m。
图6 1-1 断面变形云图
图7 2-2 断面变形云图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变形情况基本一致,说明隧道进口地表变形与隧道开挖有关。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与坡体岩层结构特征研究,得出隧道进口的地表变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隧址区地表覆盖马兰黄土,具湿陷性,裂隙发育,大气降雨、农田灌溉水及居民生活用水易沿裂隙入渗,进入深层土体,软化其强度。 特殊的地层是变形的基础条件。
(2)隧址区山梁平缓,汇水面积较大,人造梯田不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加之农田大多为水浇地,导致坡体土层含水率普遍偏高,土体力学指标偏低。 水是地表发生变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3)隧道开挖导致围岩松弛,隧道内土体的垮塌更加大了松弛圈的范围,在坡体内部产生新的临空面,进而引起地下水向隧道开挖区域汇集,致使隧道顶部土体向隧道位置塌陷,引发地表变形。 隧道埋深越浅,这种变形越剧烈[17]。
考虑到上述治理难点,对地表裂缝及陷穴采用种植土盖面回填法。
(1)裂缝处理
开挖裂缝至槽底后进行水泥土封闭夯填,上部采用黄土及种植土进行回填夯实。 具体为:以裂缝为开槽中心,槽深1.5 m,边坡比为1 ∶0.3 ~1 ∶0.5,槽底宽以开挖后裂缝为中心,两边在裂缝外侧各不小于25 cm。 开挖后槽内自下而上分别采用2 ∶8 水泥土、黄土及种植土回填,其中水泥土及黄土厚度分别为30 cm、70 cm。 压实度均不小于0.9。 最上部采用种植土回填,厚50 cm,回填密度不小于周围土体的天然密度,见图8。
图8 裂缝处理剖面(单位:m)
(2)陷穴处理
直径1.0 m 以内的陷穴,开挖后分层夯实;直径1.0 m 以上的陷穴,直接进行分层夯实。 开挖坡比为1 ∶0.3~1 ∶0.5,开挖后上部50 cm 采用种植土回填,回填密度不小于周围土体的天然密度。 50 cm 以下范围采用2 ∶8 水泥土分层夯填,其压实度不小于0.9。
(3)农田整平处理
对地面变形较大的农田进行整平处理,先挖出上层种植土(20 cm),然后平整土地,最后回填种植土(30 cm)。
(1)在地形平缓、地表水易于下渗的黄土地区,水是地表变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2)隧道开挖易引起围岩松弛,尤其在黄土隧道内,土体松弛圈的范围会增大,在坡体内部形成新的临空面后,易引发地表变形,越是埋深浅的地方变形越剧烈。
(3)应加强监测,尤其是隧道收敛变形监测、仰拱沉降监测,待隧道稳定后,再进行地表裂缝处理,并完善地表排水系统。
(4)对于耕种用地范围内的地表裂缝及陷穴,可采用种植土盖面回填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