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游语言技能在导游素质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游语言的训练在导游员培训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导游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及目前导游语言训练中存在的一些状况,寻求导游语言的训练方法,将导游语言课堂训练方法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导游提供途径。
【关键词】导游语言;技能;知识
一、前言
导游语言是导游从事导游职业的主要手段,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导游语言对导游人员做好导游服务工作,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导游服务质量和接待效果。在旅游活动中,出色的导游语言往往使游客兴致盎然,而捉襟见肘的导游语言常常令旅途索然无味。
二、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准确的表达信息
导游不论用普通话、方言和外语,首先语言要规范,发音要标准,语调要自然。其次,声音要纯正洪亮。既不是轻声细语,也不是噪声如雷。语言要通俗流畅,不要有口吃、口头禅等不良习惯;语速中等,语气诚恳。其三,语言词汇要丰富,用词要准确恰当。导游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浅白易懂,按口语化要求,缩短句子,或句中停顿。用语要恰当,切忌信口开河,任意夸大(如:世界第一,中国最大等)。其四,姿势要得体,手势要恰当。导游讲解并不是单纯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
(二)美感的传递与表达
旅游是游客精神享受的一种追求,是一种追求美、享受美、陶冶美的过程。这就要求导游在进行导游服务的时候要具有美感,尤其是语言一定具有美感。要善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比喻、比拟等来“美化”自己的语言。感染游客的心理和情绪,使其游兴大增。首先,描述性语言要华丽。导游员在讲解时可通过锤炼,具有形象、传神、鲜明、生动等表达效果的语言材料,在语音、语义、词语、句式等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切忌冗长、空洞。其次,叙述性语言要流畅。无论是讲解科学知识、历史文化、还是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以及风土人情等。导游语言都要流畅自如、亲切动人、引人入胜。
(三)轻松幽默的氛围
幽默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它可以使导游的讲解妙趣橫生,使游客轻松舒缓,使气氛活跃,提高游客的游兴;当遇到问题时,幽默也可以使游客的情绪放松,保持乐观,忘记忧愁和烦恼;幽默还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手段,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隔阂,缓解甚至摆脱窘境。游客走出家门出来旅游的目的就是一种追求精神上放松,心灵上愉悦,如果碰到个不懂幽默没有趣味的导游,不仅浪费了金钱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游客的那一份对旅游的追求和遐想。导游语言使用中可采用借题(景或事)发挥,用夸张、比喻、讽刺、双关等手法,使导游语言锦上添花。
三、导游语言训练途径
(一)强化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丰富的知识面是首要条件,优秀的导游应该具有“T”字型的知识结构,具有博而专的知识特点,没有广阔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导游语言不是抄袭背诵别人的导游词,而是内涵的展现、知识的传播,所以在导游语言训练的第一步便是夯实基础知识。
导游语言所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风俗、建筑、园林等等,学生要训练的不仅仅是各种基础知识,而是要能够把这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呈现在脑海中,完成一套完整的第二风景呈现在游客面前。例如要讲述故宫的时候,导游语言中就要包含故宫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建筑风格、明清两代皇帝的奇闻异事等。由此可见单一狭隘的知识视野是远远无法满足导游语言的需要。
(二)培养自信力
自信是一个人自我肯定的体现,充分自信的人才有社交的欲望,自信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导游员在进行导游交际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自信,所以在进行导游语言的训练时把学生的自信培养放在了第一位,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说出来,尤其是针对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信心的突出表现就是不开口说话,这就勿谈导游语言的训练了,所以把导游语言的训练分散到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在每一次课程开始都设立了“课前展示”的教学环节,不拘内容,重在展示自己,给学生提供人前展示的机会,所谓熟能生巧,随着次数的增多,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实际的导游语言也越来越流畅和生动。
(三)扩大人际交往面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群就是同学,有本班级的同学,本专业的同学,全校的同学,学生间的交流是学生社会交际的原始状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演练。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增加同学间的交流。课堂讨论、模拟演练、团体合作都是增加同学间交流的方法。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人数过多会使小组内部有些人不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被忽略掉;小组人员也不宜太过稳定,否则交际面就会限定,显得狭窄甚至仅限于几个好友之间,那我们训练交际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了。
(四)灵活运用讲解技巧
目前院校采用的教材中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讲解技巧,例如:杜炜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游业务》中提供的讲解技巧是:简单概述法、分段讲解法、突出重点法、触景生情法、虚实结合法、问答法、制造悬念法、类比法、画龙点睛法、创新立意法十大讲解方法。这些基本技巧确实实用,我们在很多书籍、网络上都能很轻松的找到这些技巧,但是这也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局面,更有甚者干脆就抄袭、背诵导游词或范文,以至于所谓的导游技巧乏善可陈,毫无新意。
在技巧训练中,不应该用固定的技巧模式去束缚学生,不能去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在写作中仔细体会、揣摩导游技巧,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出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独特体系,再与教材中所提供的讲解技巧相参照,择其优者而习之,结合自身特点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才能完成导游风格的形成过程。
(五)强化模拟训练
理论知识再扎实,也需要实际演练,在进行模拟训练的时候先选择学生熟悉的环境进行训练,可以是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日常生活地方,也可以是学生家乡,学校所在城市等地方,这些地方是学生接触较多较为熟悉的场所,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建立起学生导游语言训练的信心。然后再完成实地景点讲解任务,选择合适的景点很重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比较知名有影响力的景点,例如: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由教师主导,导入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学生主体加入到任务中,体会和总结相关技能和知识,训练主线有层次、有节奏、有针对的训练、反复训练,达到实践出真知这一目的。学生在练习中从初级层次切入,渐入佳境的到达高层次,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语
导游语言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要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当中,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使导游语言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注重提升导游语言内涵,变背诵为交流,为旅游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毛艳羚.高职院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2007(6):148.
[2]凌惠华,杜建华,郭继和.解剖学实验课时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7(3):98-99.
[3]田颖,刘侠.微生物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7-9.
[4]肖功年,袁海娜,等.“实学实效”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以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4):46-48.
作者简介:
李春光(1982-)女,籍贯:黑龙江,民族:汉族,学历: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