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19-03-30 03:46陈红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行为经验生活化

陈红霞

摘 要:小学课程是要在孩子成长的初期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小学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先导。教师在小学品德教育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生活。小学生对于生活习惯的认知和学习都与品德教育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到现实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 经验 行为

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的修养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时代养成的良好品质可能决定着以后在生活中的价值,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所以,小学品德教育需要很好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代入课堂,加深印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

一、根据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课堂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更多是让孩子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一些良好生活习惯例子,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路径。但是,小学的学生年龄大都比较小,对于课堂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吸收,更严重的话就是学生不重视学习,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点不能理解运用。为此,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教授学生的时候不能让学习内容局限在课本上,还需要课本与知识点结合,将实际生活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同时在技能、行为习惯、感情上分化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专业的讲解。对于已经定下来的目标,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适应与学习。[2]

比如我们在教授《平安回家》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针对班级学生日常回家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表,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自己回家的学生,老师可以提出交通法规,红绿灯等问题,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大大加强。由上述可知,教师在课堂上添加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授课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材素材源于生活

学生对知识点最好的吸收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知识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识点的。在我们目前的教育方法来说,品德教育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中相关的图片和示例,这些有趣的图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其中的文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我们想要孩子可以认真的学习教材就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在面对教材解决的时候就可以提起更大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自身良好品德的建立和养成。

在《平安回家》这一内容上,老师可以让孩子自诉回家路上发生的情况,大家一起分析对错,老师也可以放一些关于过斑马线的视频,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加深刻地学习印象。学生最后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老师在一旁讲解分析,对孩子本身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再认识,提升生活经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在一旁进行概括和提炼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三、参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生活的案例以及出现问题的场景进行解析,而且这个教学活动得到重心是学生,所以教学课堂必须让孩子自己用心体会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内心活跃起来,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方,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参与,那么学习的记忆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实践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室有限的环境内尽可能地展开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还是《平安回家》的例子,教师在课堂上运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视频中穿插交通标志,在重要的地方暂停让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进行下一步交通安全知识的讲解。后面的教学中可以将交通標志和交通路线结合起来,通过整体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懂得交警的指挥手势。

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品德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不能将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就算是对于一个简单的结论也需要对孩子认真的讲解,要给予孩子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小学品德教育就是需要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例子,生活就是教学的源泉。在学习到知识点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如何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这门课程的精华所在。比如老师上课教授的斑马线让行,学生在过斑马线的时候能否准确快速的反应过来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品德教育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还需要教师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探索出新的方法。对于品德教育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枯燥无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学方法没有选好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难提起兴趣,所以在生活中多多留意,生活代入课堂才是学生最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3]

五、小学品德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生活化教学从表面上理解就是将教学转化为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课堂讲述出来。小学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能理解他真正的意义所在,但是这门课程是在他们长大过程中逐渐起到作用的潜移默化的学科。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的授课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更被学生所喜爱,对于课堂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可以从一方面让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增加了课堂老师和学习双面的兴趣,一举两得。

结语

对于本篇文章所讲,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中处处都存在需要思考的品德习惯,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源于学生对教育的接纳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就是需要在实践中吸取知识,激发潜能,充满激情,体验学习乐趣。将课本死板的知识点重回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在发展中获取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2]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0).

[3]郭含冰.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

猜你喜欢
行为经验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