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边宽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改革的今天,小学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多对他们进行感知觉的培养,坚持做到鼓励学生进行视觉方面的学习;加强美术教学中脑的运用;加强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这几大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 多种感知觉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4-02
一、鼓励学生进行视觉方面的学习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当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的就是视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要培养学生感知外界的思维,视觉有很大的用途。视觉想象是指依据点、线、形、色等视觉元素所进行的想象方法。视觉想象不但丰富,直观还很感性,它主要通过视觉想象来完成,是整个美术创造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点。视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和决定问题,通过视觉解决问题是学习美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艺术家,更多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所以从视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神秘的图腾柱》这一课时,让学生们认真的观察图腾柱上的图腾,看看他们是怎样画神秘的图腾柱的。不同的图腾柱有不一样的造型,有的大胆夸张,有的组合而成,各种大小,各种穿插,别具风趣。可以让同学们观察柱身遍布装饰,通过视觉方面较为精细的训练让同学们的视觉思维能够更加的丰富和灵活。可以多鼓励学生在进行作业时多添加一些细节方面的景物,比如说清澈的溪流中游动的小鱼,高大的树干上的鸟窝,自由的小鸟等等,丰富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加强美术教学中“脑”的运用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小学的美术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动脑能力作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的学习不单单是靠视觉就能学好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勤动脑、多思考、多学习名家的作品,思考他们在创作时的思想以及想要表达的理念,首先要通过美术课本上的作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美术思维,奠定良好的美术基础,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发现、掌握、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教导学生绘画过程中技法的作用方法,分析作品中线条、色彩等方面的运用,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美术、理解美术。
例如:教师在教授《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这一单元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私下的观察,找出有哪些民间艺术,带到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每个组选出一个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动用小组同学的脑力,分析鉴赏这个民间艺术的优点,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美术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形成美术思维,培养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学会鉴赏作品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的基础。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应该多找一些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在美术作品的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美术功底和年龄大小,选择适合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找到符合小学生审美和欣赏水平的作品,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鉴赏时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作品。在注意以上两点的同时,也要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作品,要找一些有艺术品位、具有深刻寓意,内涵丰富的作品,不能单纯的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行选择,否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美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以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蔬果造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开动大脑,自己动手,展开想象力,去大胆的构思自己的作品,可以把作品带到学校,或者拍出照片,在课堂上进行显示,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欣赏到他人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个章节,主要就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在一些日常可见的事物中,创作出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在实践中发散想象力,自己动手,提高自我艺术修养,美术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教育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自身学习水平,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宗轼.基于人文素养条件下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2]王曉晓.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策略分析与探究:服装为例下的美术 [J].美术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