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宇静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的民族财富,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每个人去传承、弘扬,尤其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思想,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小学的道德规范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小學德育教育中作应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将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中华传统美德 作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8-02
1.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优秀精神的基础,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发展来说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全面发展环境。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对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促进作用展开分析
2.1中华传统美德可以切实丰富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内容
对于中华传统美德自身来讲其具备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征,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在教育教学当中充分继承和发扬其积极作用,对小学生展开有效德育教育,继而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包含着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爱国主义情怀、诚信等优良品德。例如,在中国古代时期氏族社会当中通过组织祭祖活动,教育后人铭记先人的美德和功绩,并一代一代发扬和传承,而后才衍生出了尊老爱幼、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落叶归根的中华传统思想,尊老爱幼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起到重大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辅相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紧密融合,利用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进一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继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切实帮助学生纠正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使学生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懂得感恩、孝顺长辈、尊老爱幼、诚信、自强不息和礼貌待人,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切实提升。
2.2充分利用中华传统美德相关资源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确保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融合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多种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主要以历史故事、传说、典故、文学著作和成语熟语等方式体现。中华传统美德自身具备故事性、趣味性、神秘性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其中各种历史事件或者传说故事当中的任务和事件都栩栩如生、生动有趣,对小学生来讲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并且其中蕴藏着优秀的情感思想,是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的优质资源。比如,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可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和资源来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在教室、走廊和公示板等瞩目显眼的位置悬挂典故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宣传画、标语或装饰板画等,在校内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构建良好的校风校纪。让学生在大环境的熏陶下,通过各种故事和历史事件等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优良思想和美德,继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也可利用课间10分钟通过校园广播给学生播放不同的典故和历史事件等,比如开展“百家讲坛”,每天早上的“日日诵”活动“孟母三迁”“一诺千金”“拾金不昧”“孔融让梨”“高山流水”等成语典故,通过各种成语小故事让学生懂得其中蕴含的优良思想和品质;也可利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在每周的班级主题班会上设置以“爱国主义精神”“诚信”“孝敬老人”“勤劳是美德”以及“自强不息”等为主题展开演讲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其积极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如何在现代社会境遇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如何将个人、集体、社会进行统一和结合,就需要将和谐思想进行不断实践,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将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凝聚力量、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学校德育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思考[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5(12).
[2]姜雁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德育中的价值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