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3-30 09:46张甲黄曼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

张甲?黄曼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更新内容;精心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考核,健全制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措施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当代医学生创新发展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作用之大,实用性极强。因此,医学类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业务素质的培养,开设的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外,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练就过硬的实际操作本领。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则显得尤为重要。[1]

一、医学《微生物学》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微生物分布极为广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益的微生物可以被自然界和人类开发和利用,但更多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根本病原,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人类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传染病的种类也愈加复杂,因此,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上,理论落后,实验手段单一,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2、实验内容因循守旧

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实验项目主要有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接种和培养,细菌培养形状的观察,微生物形态的辨认,细菌生化反应以及微生物病料的实验动物接种,虽然这些项目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由于传染病的种类复杂性,诊断和治疗的难度也愈大,《微生物学》传统的实验项目难于满足现代传染病防治手段的要求。

3、 实验手段简单粗放

很多高校,医学微生物实验仅在本校实验室依照书本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仅能按照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基本的操作,而对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传染病学的最新发病规律缺乏了解,与医院微生物学检验室对接不力,对微生物学实验的最新手段知之很少,操作手段落后,技能掌握不全,很难适应现代诊断技术的要求。

4、实验时机不够科学

实验项目的操作必须是在理论课堂对实验内容的基本知识讲解之后进行,而许多高校,微生物实验项目在学期开始就进行,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基本知识还没有接触,如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形态构造是什么,什么是培养基等等还没有起码的了解,即使操作了,也是人云亦云,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存在严重的盲目性。

5、课时安排缺乏严密

微生物学实验项目的操作很多具有连续性,按照理论课的学时安排方法,每两节(100min)为一个实验项目课时,很多项目根本无法完成。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实验,需要对玻璃器皿消毒、灭菌,培养基制备材料的称量与配制,固体培养基琼脂的融化,培养基的分装,灭菌,灭菌后的正确放置等等,仅凭100分钟根本无法完成以上一系列操作。

6、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每一门实验课程的各项实验项目都有具体的考核办法,但很多高校只重视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学校根本不进行实验考核,有的只是象征性的简单操作考试,有的把实验课的操作考试命题后让学生以笔答的形式考核,纯碎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强化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致病性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类院校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特别重要。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一定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医学方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2、紧跟时代,更新内容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要注重研究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科学,结合人类传染病最新发病规律,把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种类和当前可导致人类传染病的微生物要深入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PPT 课件并辅以视频演示实验操作,例如把显微镜的使用、细菌接种、革兰染色法、消毒与灭菌等实验,一方面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一方面以教师操作视频演示,内容条理清晰、简洁直观、实用性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演示相结合,使实验的重点环节动静结合,把重要的操作环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融声、形和美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2]

3、精心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要科学规划微生物学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只有理论教学已经讲解,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再进行实验教学,可以阶段性安排,也可以集中性进行。二是合理安排实验课时,根据该课程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实际耗时、操作的连续性调整课时分布。操作简单的可安排2—4课时,操作复杂的,可安排6--8课时。根据实际,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做到既不紧张,也不浪费时间。

4、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方面利用本校的附属医院,附属医院有相对独立的检验室,主要是为疾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主要方向是针对病人。另一方面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比如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等教学平台,教师首先在教学平台发布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自行查阅文献,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学生在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实验成功率。将录制的实验教学视频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供给所有的学生分享学习,讨论交流并实时反馈意见和建议。有了教学实验室、医院实验室以及教学平台的资源利用,加强协作,互相沟通,整合资源,以求共享,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3]

5、强化考核,健全制度

要真正体现对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视,加强实验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根据实验课程的性质,实验项目的難易程度以及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技能项目,制定合理、规范的考核方案,避免实验课考核方式单一,标准不严格,考核方式随意等问题,必须要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建立实验报告评价制度,实验技能考核制度以及实验成绩单列登记制度,并将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范围。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实验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

三、结束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其改革有利于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 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鹏.翻转课堂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01)59-62.

[2] 宋红娟.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8.15(Z1)21-22+40.

[3] 罗丽.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97-22899.

[4] 高岳.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09)322-323.

【作者简介】

张 甲(1987—)男,陕西商洛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黄 曼(1994—)女,陕西商洛人,本科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