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长对于幼教不满意的原因,提出了重建家园信任的对策建议。要完善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有序开展;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关键词】 虐童事件;幼儿教育;信任程度;信任缺失;对策
为了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信任程度、不信任的原因、对于虐童报道的态度等问题,本人在北京市和河北省选取了较为四家典型的幼儿园(其中两家民办幼儿园涉嫌发生过虐童事件,一家公办幼儿园,一家民办公助幼儿园)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份。
一、公众对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信任程度
1、幼儿就读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有28份有效问卷,被访家庭中,25%就读于公办幼儿园,10.71%就读于民办公助幼儿园,64.29%就读于民办幼儿园。
2、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
当被问道:“您为宝宝选择这所幼儿园就读的原因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时,半数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园所环境、教学质量、离家近等原因。21.43%的家长是因为办园性质而选择的幼儿园,他们反映愿意将宝宝送到公办幼儿园,因为公办园相对于民办幼儿园“各方面都更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仅3.57%的家长认为选择幼儿园考虑的是品牌口碑。
在为幼儿选择幼儿园时,57.14%的家长是通过幼儿园的宣传广告进行选择,42.86%的家长还曾经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
在对幼儿园的评价为“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家长对幼儿园存在一定的不满意之处,其中63.64%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对宝宝生活照顾不周,59.09%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50%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36.36%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园所环境需要改善。
当被问及“您是否打算给宝宝更换幼儿园”时,78.57%的家长选择不打算更换,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幼儿园可能不是非常满意,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选择留在现就读的幼儿园。17.86%的家长正在犹豫之中,3.57%的家长选择迫切需要更换。
当被问及“您认为宝宝就读的幼儿园是否存在虐童现象?”时,64.29%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存在”。35.71%的家长持怀疑或保守态度,没有家长选择“肯定存在”。这说明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程度较高。
我们对认为幼儿就读的幼儿园可能存在虐童现象的10位家长展开了追问,询问为什么他们得出这样的选择,其中40%的家长表示他们是“听别人说”,60%的家长反映他们是靠“自己猜测”。并没有家长选择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于外界的流言持偏保守的态度,既不完全信任流言,表示既然有人说就一定存在虐童现象,又不完全否认流言。
3、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满意程度
下面来分析家长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观点和看法。当被问及“您对宝宝的教师满意程度如何?”时,53.57%的家长选择了“非常满意”,28.57%的家长选择了“比较满意”,14.29%的家长选择了“一般”。合并计算,对幼儿教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总数的82.14%,可见,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满意程度较高。
课题组询问了对幼儿教师满意程度为“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家长,他们对幼儿教师的不满意之处集中在不够耐心细致(100%),教学质量有待提高(53.85%),没有教师资格证书(46.15%)等方面。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00%的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不够耐心细致。
当被问及“您是否打算给幼儿更换教师”时,75%的家长选择“不打算更换”,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对幼儿教师虽然有一些不满,但是出于各种考虑并不打算更换幼儿教师。此外21.43%的家长正在犹豫之中,3.57%的家长迫切需要更换幼儿教师。
4、家长对虐童报道的态度
调查显示,50%的家长经常收到虐童的新闻、消息、传言,39.29%的家长曾经收到过,10.71%的家长偶尔收到类似的消息。这从侧面反映了关于虐童事件的报道已经成为家长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新闻媒体也比较乐于报道和推送。
从家长的主观意识来说,67.86%的家长选择非常关注虐童的新闻、消息、传言,14.29%的家长比较关注类似消息,17.86%只是偶尔看看。
当被问及“您是否相信虐童的新闻、消息、传言?”时,46.43%的家长选择“非常相信”,25%的家长选择“比较相信”,28.57%的家长认为“一般相信”,没有家长选择“从不相信”。这说明家长对于媒体曝光的虐童事件相信度较高,共有71.43%的家长会基本相信类似的报道。与家长认为幼儿就读的幼儿园是否存在虐童现象的数据相比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幼儿就读幼儿园的虐童传言持保守态度,而对于媒体报道的虐童事件持更加激进的态度。一方面家长认为既然媒体已经介入调查,那么肯定确有其事。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图片、监控视频等多种媒介接收了相关的信息,比传言更可信。
二、家长对于幼教不满意的原因
从幼儿教师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入职门槛较低,部分幼儿教师的学历、专业学习经历、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都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有的专家指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保障,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对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不切实际和不合理的期待也是产生信任缺失的原因。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有时呈现为支持性关系,有时呈现冲突性关系,甚至呈现迎合性关系。不平等的地位,带来的是不对等的交往,难以建立坚实的信任基础。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部分民办幼儿教育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师资水平、课程建设、幼儿园设施设备、幼儿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损害了幼儿的利益,使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缺失。
从法规制度层面看,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现有规程、条例、法律效力低,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
三、重建信任的对策建议
张成福倾向于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使用信任这一概念,认为信任(trust)是从一个规矩、诚实、合作的行为所组成的社区中所产生的一种期待。[1]在我国社会成员之间普遍信任程度不高的背景下,要重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信任,必须从完善制度、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等方面入手。
1、完善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有序开展
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重建信任的首要环节。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包括《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法律的层次和效力较低,缺少强有力的全国性幼儿教育法律规范。
2、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师资水平
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开展师德、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幼儿教师职称发展通道,将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其中,鼓励教师终身执教。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和诚信档案管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促进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法,保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幼儿保育和教育责任。常见的沟通方法包括家园联系卡、家长管理委员会、校园开放日等。
【注 释】
[1] 张成福,孟庆存.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参考文献】
[1] 孔露.从虐童事件看幼儿园有效管理的缺失[J].教育导刊,2013(02)75.
[2] 武小琰.浅谈从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反思幼儿教育管理[J].学前教育,2016(06)224.
[3] 郑丽琴.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J].教育观察,2012.1(08)1-3.
[4] 冯婉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2014(01)104-108.
【作者简介】
隗苗苗(1982.7—)女,博士,畢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