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县教育局 赵艳宅
艳明中心校坐落于沧州市献县临河乡最西边,与衡水接壤,地处偏僻,却连续多次被县教体局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荣誉称号,两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四园同创”先进校,被评为沧州市标准化学校、校园文化创建先进学校、花园式学校、素质教育规范校、“一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先进创建单位。就在上学期,又创造了以全乡十分之一的教师人数获得了全乡二分之一的教学质量测评第一的佳绩,教学成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说起这所学校,就不能不提它的领头人——葛卫兵校长。
在这方土地上,葛卫兵校长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本着开放式办学,着力打造集平安、文化、法治、魅力于一体的标准化先进学校,亲眼见证了一所乡村小学的崛起,亲手把一所破落的乡村小学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校。
2009年调任艳明中心校校长以来,葛卫兵就没真正松过一天心。记得那时初来乍到,他看着破旧的校舍着了急,怎样让学校焕发新的生机?他开始了迎难而上的探索之路。
为了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他四处奔走,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新教学楼。项目批下来之后,要动工了,他日夜吃住在校守着工地,生怕地基打得不牢、工人偷工减料,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他不允许有一点纰漏。盖楼的那些日子,师生们眼瞅着校长就瘦了下来,以前的白面书生先是变成了红脸汉子,后来变得又黑又瘦。有人劝他歇一歇,他却摆摆手说:“不行,楼盖不上,我不敢歇,好几个村大几百名学生的安全问题都得有保证,我才放得下心。”
新教学楼建成后,他顾不上休息,就又开始谋划新教学楼的内外墙的设计,以使其达到既新颖独特,又要有教育意义,以文化育人的目的。他借外出学习的机会,每到一处都用心记录下可取的长处,一点点累积,回来反复斟酌,争取让学校的每一处都不浪费,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在广泛征求老师们的建议后,集思广益,楼内采取了分层设计的方式,一层安全知识、二层文明礼仪、三层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自己、知礼明义、学通古今;并在楼厅最显眼的地方张贴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诗韵流彩的书香校园,礼爱盈心的和谐校园,奠基幸福的阳光校园”,让师生时刻把这样的理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楼外张贴“中华美德小故事”,建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自觉去做一个知书识礼的文明学生。
为了艳明中心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葛卫兵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为此他有过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别人不清楚,他自己心里明白。每当夜深人静无法入睡的时候,他就会盘算起第二天的工作和学校更长远的发展……
那还是在葛卫兵校长的父亲生前,老人在一次偶然遇到我时曾问过:“现在学校里的工作真有那么忙吗?”我当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样问,但他接着说:“人家那些当老师的到下班的点儿都回家了,可是他呢,一天天也见不着人影儿,天不亮就走了,天黑了却回不来,两头见不着人,怎么就那么忙!真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吗?”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一个患病需要照顾的父亲的问题,但我却听出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强烈的不满。我劝过葛校长,让他放放学校的工作,多关心一下父亲,可他却反问我:“叫你能放得下这几百名学生吗?”我无言以对。
他父亲患癌需要放化疗,他怕耽误学校工作,把父亲的治疗尽量都选在寒暑假期间去石家庄治疗,直至老人去世前夕他都没有耽误过一天工作,以至于同事们都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病得那么重了。那段时间,他行色匆匆,奔波不停,身体也更见消瘦了,他把痛苦深深地埋进了心里。老人去世,料理完后事,他擦掉眼泪又匆匆投入了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间,艳明中心校在葛校长和学校教师团队的精心建设下,旧貌换了新颜。学校拥有了村落间最有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校风也得到了扭转。
仅仅关注学校硬件建设不是葛卫兵的风格,他在强化学校建设的同时,更深切地知道学校之大在于师之大,如果没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必然限制学校的发展。为此,他提出要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吸纳干事创业的教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培养管理人才,构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队伍;二是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等,构建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自2009年献县实行特岗教师政策以来,每有新特岗教师到来,葛卫兵都特别关心他们的生活。为此,学校做了好多工作,自来水管网建成前帮特岗们接水提水保证用水,专门组织特岗教师进行用电指导培训,建立微信群关注特岗教师往返路途平安,组织老教师对特岗教师进行“传帮带”辅导,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尽量给新教师提供和争取培训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特长。推出有主持才能的齐翠老师,到乡、县组织的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少帅老师有武术才能,为了让他充分发挥潜能,让他自编武术操,带领全校师生一起运动起来;在葛卫兵的关心和培养下,先后有5名教师独当一面到其他学校担任教导主任……葛卫兵希望,能为这些年轻人搭建成长的平台,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葛卫兵在充分发挥教师才能的同时,提出了“一二二四”教育理念。把“以德立人,文化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目标,依托校园文化平台与教师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园整体布局、墙体文化建设、楼道文化建设、室内文化布置影响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通过经典文化进校园和养成教育进心田两条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班级的进程,开展“感恩教师”“感恩家长”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经典文化教育和兴趣爱好培养。在葛卫兵的倡导下,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块儿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连续多年取得学区联考第一的好成绩,培养出了一届又一届懂礼貌、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葛卫兵校长不仅抓学生的课业,更重视学生内心的涵养。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到墙体设计,小到一块地砖的铺就,他都用心雕琢,他希望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含情,既美观实用,又能起到化育作用。
葛卫兵相信环境育人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出资提供花盆,鼓励学生从家里带花或花种到学校,由学生亲自养花护花,装扮学校,使每个班级都能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在养花护花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关爱集体的意识,全力打造“花香校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和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慢慢地,校园里有了花香,有了色彩。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楼道空间,把书橱搬到楼道拐角,摆上书籍,建成班级图书角,便于学生在闲余时间随时取阅,让孩子们尽情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受到文化的熏染。葛卫兵还提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在校园内设置一个垃圾箱,让学生自觉养成讲卫生、保卫生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无论谁走进艳明中心校,不仅嗅得到花香,还能感觉到文化的气息,就像葛卫兵所说的,校园里“呼吸尽花香,俯仰皆文化”。
少年宫,在农村孩子眼里也许是个童话般的存在,可葛卫兵校长却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偏僻的艳明中心校变成了事实。
2015年,艳明中心校的学生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欣慰之余,葛校长有时会望着旧教学楼发呆。他心里想:楼虽然旧点,但还可以用,跟农房一样,有人住着就有人维护,一旦闲置起来可能就真废了,那得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啊。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呢?这个念头在他心里盘旋了许久,在参观过其他县市的一些学校之后,一个想法慢慢在他脑海中成了形。他开始四处奔波,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献县第三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艳明中心校的旧教学楼安下了家。
他的敢想敢干,给艳明中心校的孩子们带来了福祉。从不知道天文望远镜的孩子们站在高倍天文望远镜前看起了星星,迷上了星空的色彩,也有了见都没见过的电子琴、手风琴、钢琴,打起了架子鼓,穿上了舞鞋,跳起了舞,拿起画笔描画起了美好的明天……
看着校园里欢快活泼的孩子们,葛卫兵觉得付出再多、再劳累都值了,他欣慰地说:“从来没有什么美丽童话,只要去做,童话就有可能变为现实。我在学校一天,就要当好这个学校的家,不让任何一点儿资源浪费,让村里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城里的好资源。”
葛卫兵一直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形化育,他致力于打造一所存在“场”的学校,一所有灵魂的学校,即:学校里所有的师生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进入他们那个“场”的人,都会受到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品质和追求。这不是理想的乌托邦,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艳明中心校的老师们精诚团结、追求上进,学生们遵规守纪、知礼好学,都是他所创造的“场”在发挥着作用。对此,葛卫兵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梦,都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学校就是一个‘场’,涵养艺术品的‘场’,我不敢不走心,一不细心,就会毁掉一件艺术品,毁掉一个学生的未来。说白了,教育者是工匠,只有细心打磨,才能多出精品。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践行者,我们不能做手艺粗劣的工匠,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要拿出工匠的精神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给孩子们筑就美好的未来。”
因为心中有梦,就有了持之以恒的坚守。说起葛卫兵校长,有学校老师曾经感叹,他们的校长真无愧于自己名字里的“卫兵”二字,他成为了守护艳明中心校的一名忠诚的士兵,站在乡村教育的最前沿,守出了献县乡村教育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