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设施条件对小林黄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9-03-30 02:49:40庞法松徐攀峰钱东徐建荣钟顺顺楼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黄姜株数小林

庞法松,徐攀峰,钱东,徐建荣,钟顺顺,楼玲

(1.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 2.杭州市余杭区高新示范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3.余杭区运河街道博溪家庭农场,浙江 杭州 311103)

余杭小林黄姜在北宋康定年(公元1040年)已盛产,并因其姜块大、肉质黄、辣汁浓、味清香著名,现已被浙江省农业厅列入《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但常规种植方法受到夏季高温影响较大,超过28 ℃极限生长温度时间较长[1],则导致产量和效益较低。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把钢管大棚和喷管设施应用到小林黄姜栽培上,在6—9月高温期间使用大棚薄膜覆盖,配合定期喷水,可起到降低小气候温度、保持土壤含水量的效果,从而促进其旺盛生长。基于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覆膜和露地栽培对小林黄姜的生长、产量及效益情况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栽培技术

试验区位于杭州余杭区运河街道博溪家庭农场,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地势平坦。大棚设施为单栋Gp825钢架,棚宽8 m,主拱杆外径25 mm、拱杆间距小于0.8 m、肩高1.5 m、顶高3.1 m;遮阳网50%透光率,大棚内配有喷管设施可随时喷灌,因姜是喜温暖、耐阴湿、怕炎热的经济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2]。

技术管理是确保小林黄姜长势的重要措施[3]。播种前进行翻耕,深25 cm以上,做成连沟宽90 cm的高畦,四周建不少于30 cm深的排水沟。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 000 kg,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15 kg做基肥,基肥结合整地施入。4月20日播种,株距约15 cm,行距约30 cm,每667 m2用种量为250 kg,种植密度为11 000株。6月上中旬追施提苗肥,每667 m2施用尿素25 kg;7月上中旬追施分枝肥,每667 m2施用碳酸氢铵25 kg、12%过磷酸钙6 kg;8月20日前追施秋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N 15%,P2O53%,K2O 9%)35 kg。

1.2 处理设计

设3组处理:T1(CK)为露地栽培,高温时水泵灌水,视天气和土壤湿润度约每3~4 d喷1次;T2为大棚+喷管设施,外温35 ℃以上覆膜,覆膜时间在2017年7月6日至8月30日,视天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用喷管喷水,约每2~3 d喷1次;T3为大棚+喷管设施,外温30 ℃以上覆膜,覆膜时间在2017年7月1日至9月10日,视天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约每2~3 d喷水1次。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0 m2。老姜T1在11月下旬采收,T2、T3在10月底开始采收。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农艺性状观察。8月10日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茎长、根茎粗和分株数;10月10日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茎长、根茎粗和分株数。

经济性状测定。10—11月采收老姜时测出平均单株姜块重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设施条件对小林黄姜性状产生较大影响(图1)。在夏天T1(CK)表现与T2、T3差异显著,特别是叶尖出现干枯,有的叶尖干枯1~2 cm,有的叶边缘干枯达4~5 cm。而T2、T3表现叶色绿,发育正常。

图1 不同处理农艺性状指标的比较

从图1看到,在8月10日,T2、T3株高表现与对照差异显著,10月10日则差异不显著;在8月10日、10月10日,T2、T3茎粗表现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在8月10日,T3叶长表现与对照差异显著。这说明大棚薄膜夏季覆盖对小林黄姜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如株高在8月测量时达显著差异,虽然在10月10日时差异不大,但茎粗仍达显著状态,说明夏季对照区的停滞生长期长,而覆盖区的停滞生长期短,T2、T3实际生育期比T1长。

2.2 对产量的影响

图2可见,相比对照,T2分株数增加27%,T3分株数增加38%,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T2单株块茎重增加9%,T3单株块茎重增加16%,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但T2、T3差异不明显。

从表1可见,相比对照T1,处理T2和T3的小林黄姜产量增加24%和2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T2和T3间差异不显著。

表1 各处理产量指标比较

2.3 对效益的影响

从图3可见,与对照T1相比,T2和T3处理的小林黄姜经济效益增加70%和76%。一是T2和T3处理有喷管设施,浇水和部分追肥可通过肥水一体化设施操作,节省了劳动力;二是T2和T3处理有大棚覆膜措施,小林黄姜提早成熟提早上市,价格较高,平均每0.5 kg可提高1元;三是T2和T3处理产量明显增加,效益提高明显。

图2 各处理分株数和块茎重性状指标的比较

图3 各处理经济效益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在夏季高温期间搭建大棚覆盖遮阳网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棚内温度,缩短停滞生长期,有效避免叶子枯焦,促进小林黄姜分枝,明显提高小林黄姜的产量,且能使小林黄姜提早上市,同时具有显著的节水、节工等效果。虽然T2和T3间无显著性差异,但T3绝对值优于T2,说明大棚覆膜时间以气温30 ℃、6月底或7月初起覆盖最优,叶色更浓绿,株高、产量、产值最高。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林黄姜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生产,对于小林黄姜的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黄姜株数小林
特别怕冷
意林(2023年4期)2023-04-28 07:10:30
为梦孤独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罗平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小黄姜将直达北京家乐福超市
云南农业(2020年12期)2021-01-26 06:37:12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高考前与高考后
意林(2019年16期)2019-09-04 21:00:12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新农民(2019年9期)2019-02-19 14:19:13
别来无恙
意林(2018年7期)2018-05-03 16:29:44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31
巧解“植树问题”
通道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