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58-02
提到童话,脑海中就一定会浮现出“安徒生”这个名字。《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那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曾经陪伴了多少孩子的成长。其实,童话何止是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一样离不开童话,比如我,就是安徒生童话的忠实读者。写童话的大多是成年人,童话中人性和物性的完美结合,让自己的思考、想象、梦想借助童话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心中的愿望,这就是童话的现实意义。
今天,语文课的内容就是安徒生经典的童话作品《丑小鸭》。
这是一篇儿童喜欢,同样适合成人阅读的童话。关于丑小鸭形象的涵义,唐池子的理解是:“《丑小鸭》可能对每一个童年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理解为人生写照。人的心灵非常脆弱,需要爱需要梦想。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来就完美,在他的人生中就需要有一个天鹅的梦想。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人生寓言,通过这样的寓言,可以使每个人都怀有梦想,让人在暂时处于某个特殊阶段时,懂得如何去认同自己。而你也会认识到过程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贯穿你实现梦想的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信念。”
教材中的《丑小鸭》并非是原译文,7000多字的原译文被压缩成不到500字,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故事梗概。但即使是这样的故事梗概,依然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一只生来又大又丑的鸭子,面对数不清的讥笑嘲讽,遭受无数的艰难与苦难,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它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很多孩子都读过《丑小鸭》的故事,都知道丑小鸭最后会变成白天鹅。但三年级的孩子,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模糊的。因此,在教学《丑小鸭》前,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学这样的童话,除了普通的语文教学功能,如识字、朗读、积累、理解外,我还应该向孩子们传递什么?
曾经看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丑小鸭》,三年级的课文,教学对象却是六年级的学生。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的着力点也不同。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她基于童话这一体裁,不仅引领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还细细品味童话中的文学味道。她把教学主题定为“高贵”(注:该语词出自改编本及原译文中)。所谓高贵不是天赋的智愚贵贱,而是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整节课的教学在课文与原文之间的对比阅读中展开,在“走近丑小鸭,走进丑小鸭,”“走近安徒生,走进安徒生”几近几进中,寻找到文章的结构密码、情感密码、思想密码。
这样的教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关注工具性的同时,同样应该关注文学素养的熏陶,让人文的灯光照亮孩子的心灵,并带去持久的震撼和精神的馈赠。我的《丑小鸭》,也应如此。课堂上,抓住关键词句,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些文字是能够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获得感觉、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
比如:“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抓住“孤零零”,品读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丑小鸭孤零零地走着,它想跟小鸟玩,可是小鸟说‘你这个丑八怪,快走开!丑小鸭哭了。”
“我听到猎狗汪汪叫,它追赶着丑小鸭,丑小鸭摔到坑里了……”
“秋风好像都在嘲笑丑小鸭呢……”
“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好像在安慰丑小鸭,想和它做朋友呢……”
……
孩子们的发言很精彩,这一句句精彩的发言以文字为依托,展现着背后那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
再如:“周围的几只天鹅起飞了,丑小鸭也张开宽阔的翅膀,向远方发出“呜——呜——”的鸣叫,跟着自己的同伴,飞向高高的天空。”
为了体会飞上高高天空的丑小鸭的幸福与快乐,与“小鸭”们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它快乐地鸣叫着。它会对谁说些什么呢?”
“它会对小鸟说‘不管你以前怎么讥笑我,我都不会在乎,因为我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它会对鸭妈妈说‘谢谢您对我的爱,虽然我飞走了,可是我会回来看您的。”
“它会对自己說‘我是一只白天鹅,不管以前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我都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
这样的对话,冲破了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樊篱,因为想象力的培养,情境的创设,让语文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而渗透其间的灵动与美好使课堂也变得妩媚起来。
童话的价值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和浪漫,正如梅子涵教授所说的“文学和童话是让我们过上云的生活”。那么,在童话的教学中,“且把童话当童话”,借助文本的力量,让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内化为孩子精神成长之树上的一枚饱满的果实,让他们的人生多点童话的色彩,这才是教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