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岷晶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互动的好坏与否,将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急需引起教师的关注、重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巧妙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使教学更具活跃性、生动性、趣味性,促使教学目标的一一落实。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教学互动的开展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起到一个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互动 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40-02
前言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互动理念早已广泛实践、深入人心,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重视等,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有效手段。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认知到这一点,应懂得教学互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互动策略、手段等,以此深化教学效果,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以此为话题加以分析,是较为必要的。
一、教学互动的内涵
所谓的教学互动就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控制下,借助生生间、师生间、教师与文本间、学生与文本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来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法,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合作竞争法、感悟法、问题法、探讨法等,以此增强教学实效,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促使教学目标的一一落实,就一定要对教学互动这一环节引起注重,并深刻的领悟教学互动的内容、实践方法等,使教学活动更加活跃、生动,全方位的调控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二、教学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序性
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有序性原则就是指,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应使学生在能力、思想、知识上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发展,并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成就感等,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乐趣,以在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使其的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个性化
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互动时,个性化原则是非常关键、重要的,只有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尊重,才能真正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保障互动目标的达成。学生才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学生与学生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互动环境,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发展动力、成功体验,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三)探究性
在教学互动中,探究性原则就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应对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探索,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将教学互动的引导、激励作用展现出来。至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突显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使其收获更多。
(四)主体性
在教学效果中,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在教学互动中,这一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1]。至此,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中,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将学生始终放置在核心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其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敢于质疑、善于发问,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依据学科特点,营造互动氛围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着较强的主观性,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见解,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没有任何的标准限制[2]。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互动时,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愉悦、和谐的互动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的个性发展,使其敢于互动、乐于互动,使教学互动得以落实,促使教学活动得以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人格予以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流水发言”、“七嘴八舌”等,构建一种民主性的教风,应充分的信任、尊重学生,多多为学生预留发表观点、阐述看法的机会,使学生在互动中增强体会、感受,使其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大大深入,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互动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增强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互动情境的创设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精心的进行情景创设,以此来推动教学内容的呈现,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其中,教师也应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效用,應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来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并要根据课文文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创设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深化理解,将教学互动的内涵、价值等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背影》一课的过程中,在师生问好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借助于多媒体的引入,来为学生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让真挚的歌声在学生的耳边响起,大大的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去,为后续的互动打下基础;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展开互动:“这首歌歌颂的是谁呢?”“你与父亲间发生过怎样感动的小故事呢?”“你觉得父亲的爱是什么样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阐述,以此增强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活跃;而在最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在作者朱自清的笔下,他与父亲间发生了怎样的感人故事呢?”以此导入课题,使教学得以开展下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注意力,使其在学习中始终思维活跃,也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获取到更多的体验感、感染力,使教育教学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三)结合信息技术,培养读写能力
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单凭肢体、口头上的引导,来促使课堂上的互动,不仅有些吃力,也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很难达到预期中的互动效果[3]。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将信息技术引入进来,充分的借助其优势,来促进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以在提升互动效果的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学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例如,在讲解《论语十二章》一课的过程中,在论语朗读中,教师就可以将多种现代化手段融入其中,促使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使互动的有效性大大增强。比如,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孔子的画像,并满怀敬意的为学生介绍孔子的人生经历、生平事迹等,使学生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现在就让我们认真的聆听孔老先生的教诲吧!”然后播放出录音范读,在低缓、深沉的古筝曲中,男中音生动的朗读与大屏幕上的孔子图像相得益彰,使学生完全的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其的学习体验大大深化;而在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间互相交流、探讨,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采用模仿、对比的形式进行诵读,使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大大增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深化了其互动体会,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孔子的小故事,比如,孔子尊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等,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孔子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在加强课堂互动的同时,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促使互动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四)主张多向互动,推进自主学习
在课堂中,所谓的多向互动就是指师生间的互动合作,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其的有效开展,可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取更多。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大力的提倡多向互动,以此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实效性,将教学互动的内涵、价值等逐一展现出来[4]。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提问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互动,使课堂中的互动效果大大提升。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其将阅读中出现的困惑、问题标注出来,便于后续的合作、探讨;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投入到合作交流中,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听取他们的观点、想法,对自己的思路加以完善;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反馈,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如,有的学生会说:“为什么作者不写济南的春天、夏天、秋天,偏偏要写冬天呢?”还有的学生会说:“冬天不都一个样子吗?为什么作者单单要写济南的冬天呢?”教师进行逐步引导,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答疑解惑,以此深化其的学习体验,以在突显其主体地位的同时,使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的增强。
(五)开展多彩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渴望在学习中获取到教师的称赞、表扬。至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其这一特点,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为学生预留出更多展现自我、自我发展的空间、平台,以此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互动效果达到预期。
例如,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入进来,比如演讲、辩论赛、舞台剧、朗诵比赛等,教师作为评委,秉持着鼓励性、激励性的原则进行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加强了教学互动,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另外,在此模式下,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促使高效课堂得以真正的构建。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增强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师生距離得以拉近,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也能深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新颖感、体验感,借助于互动来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效果。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互动手段、策略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总体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靖.利用“课本剧”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8):86.
[2]任方超.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8(27):47.
[3]张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弱师”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8(27):279.
[4]张伟.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63.